股票私募繼續加倉,倉位創年內新高。
根據私募排排網最新數據,截至2025年9月19日(因資訊披露合規等原因,私募淨值及倉位測算數據相對滯後),股票私募倉位指數為78.41%,較前一周上升0.37個百分點,實現連續第二周上漲。同時,在經歷持續加倉後,當前股票私募倉位指數已刷新今年以來的最高水準。
從倉位結構來看,倉位在80%以上的私募占比60.01%,倉位在50%至80%之間的私募占比23.68%,倉位在20%至50%之間和倉位在20%以下的私募占比相對較低,分別為11.18%和5.13%。對比前一周數據來看,中等倉位占比明顯提升,同時低倉占比大幅下降。這一數據變動揭示,本次倉位指數的上漲主要由低倉私募向中等倉位的遷移所驅動,預示著私募整體樂觀情緒正在擴散。
具體來看,9月19日當周,100億元以上、50億元—100億元、20億元—50億元、10億元—20億元、5億元—10億元和0—5億元規模股票私募,倉位指數依次為79.95%、85.56%、75.19%、76.28%、76.74%和79.02%,環比前一周,除倉位已處高位的50億—100億元規模私募微降外,其他規模私募倉位普遍提升。
值得關注的是,百億級私募加倉意願最為堅決,單周加倉1.73個百分點,為連續第二周加倉。
從倉位結構看,百億私募中已有54.33%實現滿倉,39.40%處於中等倉位,而低倉與空倉占比分別僅為4.48%和1.79%。環比前一周,倉位分佈出現顯著優化:代表樂觀態度的滿倉及中等倉位占比雙雙上升,而代表謹慎態度的低倉與空倉占比則相應下降,顯示出頭部私募機構的風險偏好整體提升。
排排網旗下融智投資FOF基金經理李春瑜認為,私募之所以大幅加倉,主要是因為A股市場持續上漲,營造了良好的投資環境,賺錢效應顯著。同時,市場情緒樂觀,投資者信心穩步增強。從行業來看,AI、半導體、新能源等新興產業發展前景廣闊,結構性機會凸顯。此外,政策面持續發力,為市場提供了有力支撐,這些因素共同促使私募加倉。
回顧本周市場走勢,融智投資基金經理夏風光認為本周上證綜指維持震盪,科創方向總體比較亮眼,但小微盤股和市場中位數均有不同程度回撤,成交也持續地萎縮,單日成交2萬億元出頭,謹慎的情緒比較明顯。
夏風光認為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技術性調整壓力。這一波行情的核心推手科創方向連續兩個月大漲,科創50指數8月份大漲28%,9月份至今又上漲超過8%。創業板指數也與此類似。技術性調整的壓力是比較大的。針對個股炒作的監管也有所增多,追高資金也不如前期。二是國慶長假的因素,除去年市場重大拐點的特殊情況外,歷史上9月末國慶長假前夕都是謹慎情緒佔據上風的,兩融、衍生品投資者通常都會在長假前降低倉位,減少不確定性的衝擊。
“當前,市場開始進入到牛市的‘中場休息’階段,該階段市場開始進入到震盪調整,消化此前豐厚的‘盈利盤’,為牛市的‘下半場’做準備,所以該階段更加適合高拋低吸。隨著四季度以及2026年開年,我們看好市場將會開啟牛市的‘下半場’。” 小禹投資基金經理黎仕禹表示。
安爵資產董事長劉岩稱,過去十年國慶後五個交易日滬指上漲概率達七成,平均漲幅近2%,節後紅包效應顯著。疊加9月PMI仍處榮枯線下,政策在假期前後集中釋放的概率大幅提升,穩地產、促消費、降准降息等工具已蓄勢待發,為市場提供堅實安全墊。市場整體向下空間有限,向上彈性充足,節後修復行情可期。
板塊方面,黎仕禹更加看好新能源和科技中的機器人方向,他認為,像新能源當中固態電池安全性更高,必然會取代傳統液態電池;機器人未來幾年也將會迎來“量產”時刻,這兩個大方向大概率也會出現很多大牛股。
來源:中國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