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Andrea Mandala 報導 數十年來,義大利南部的歷史始終伴隨著人口外流:一代又一代人離開卡拉布裏亞的丘陵和西西里的海岸,前往工業化的北部地區或海外尋求機遇。
如今,日益改善的就業前景和基礎設施專案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移民返鄉,這為縮小義大利地區間長期存在的財富差距帶來了希望。
歐盟統計局數據顯示,義大利雖是歐元區第三大經濟體,但西西里島、那不勒斯周邊的坎帕尼亞大區以及半島“腳趾”部位的卡拉布裏亞等地區卻屬於該貨幣聯盟中最貧困的區域。
南部地區的持久復蘇將穩定國內人口流動,有望改善公共服務並提升義大利整體競爭力。
南部GDP與就業增長超越北部
52歲的地質學家克裏斯蒂安·因普雷西亞在熱那亞至博爾紮諾等北方城市工作多年後,於2019年回到故鄉西西里島。他表示,南部基礎設施建設使他持續承接鐵路及其他專案的地面勘測工作。
“我收到的工作邀約多到應接不暇,”他說道。
2024年,義大利南部地區(即“梅佐焦爾諾”)經濟增速連續第三年超越全國平均水準,這主要得益於歐盟後疫情復蘇計畫(NRRP)推動的建築業激增。
這個長期被北方人貼上“落後”標籤的地區,如今正顯現復蘇跡象。
據專注南方經濟研究的義大利SVIMEZ研究所數據顯示,2022至2024年間,南部地區國內生產總值增長8.6%,遠超同期全國5.6%的增幅。
“這種持續領先的增長態勢數十年未見,”SVIMEZ所長盧卡·比安奇表示。
2021年至2026年計畫期內,義大利將獲得歐盟約1940億歐元(合2274.5億美元)的國家復蘇與韌性計畫撥款。
其中至少40%將專項用於南部地區——該地區人口約占義大利5900萬總人口的三分之一,但僅貢獻全國22%的經濟產出。
義大利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去年該地區就業率增長2.2%,遠超全國1.6%的平均水準,其中建築業就業崗位激增6.9%。
與此同時,SVIMEZ數據顯示2023年南義大利人在中北部地區就業人數下降3.6%,表明人口遷移模式正在轉變。
初步數據顯示該趨勢在2024年持續,但扭轉根深蒂固的南部人口外流現象仍需付出艱巨努力。
ISTAT數據顯示,2023-24年間約有24.1萬南部居民遷居中北部地區,幾乎是南遷人數的兩倍。
亟需投資“社會基礎設施”
SVIMEZ主席比安奇指出,歐盟資金正提振南部需求,但長期復蘇需投資學校、醫療和托育等“社會基礎設施”。
“移民不僅受經濟數據驅動,更取決於人們對未來的預期,”他表示。
61歲的西西里建築師安德烈亞·法爾佐內於2023年離開北部城市博洛尼亞,重返地中海島嶼,目前從事交通建設專案。
“未來十年將投入數百億歐元資金。如此巨額投資必將帶來改變,”法爾佐內表示。
他目前參與的專案是升級西西里兩大城市巴勒莫與卡塔尼亞之間的鐵路。
義大利最大建築公司韋布爾德正參與卡拉布裏亞、坎帕尼亞、普利亞和西西里南部地區的19個重大基礎設施專案,直接或間接雇傭8700名工人。
專案包括連接那不勒斯以南的薩萊諾與義大利“靴尖”雷焦卡拉布裏亞的高速鐵路,以及貫穿普利亞與卡拉布裏亞之間伊奧尼亞海岸線、全長近500公里(310英里)的高速公路。
墨西拿大橋與更低廉的租金
然而迄今為止最具雄心且最引人矚目的計畫,當屬耗資135億歐元在墨西拿海峽建造世界最長的單跨大橋,將西西里島與義大利本土相連。
韋布伊爾德公司牽頭組建的聯合體負責該專案,成員包括西班牙薩西爾集團和日本IHI公司。支持者稱,這座大橋在七年建設期內可創造逾十萬個就業崗位。
反對者則試圖阻撓該專案,質疑上述預測數據,警告橋樑可能破壞環境,並主張資金應用於改善西西里島破敗的公共服務設施。
來自西西里島拉古薩的24歲青年拉斐爾·吉蘭多正在米蘭理工大學攻讀建築工程專業,他希望畢業後能運用所學技能參與家鄉的橋樑建設。
“墨西拿大橋是我兒時的夢想,”他表示,“從工程角度看,這是世界級的挑戰;作為西西里人,它也將成為我們的驕傲,重燃人們對本地區的興趣。”
隨著南部就業前景改善,移民如今也能負擔得起該地區其他優勢——如陽光充沛的氣候、悠閒的生活節奏和較低的生活成本。
西西里建築師法爾佐內因房東將博洛尼亞兩居室月租翻倍至1000歐元,最終遷回島中央的卡爾塔尼塞塔。
“經濟上實在難以維持,所以我爭取調回西西里,這樣就能和家人住在自己的房子裏了。”他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