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日新貿易協議正式實施,其核心條款——一筆高達5500億美元的對美戰略投資——的運作細節也隨之浮出水面。
據央視新聞報導,當地時間9月4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正式實施美日貿易協議。根據白宮聲明,該協議涵蓋了關稅調整、市場准入等多個領域。但市場最為關注的,無疑是作為交換條件,日本承諾向美國進行的5500億美元投資。
協議簽署後,兩國政府發布了一份聯合聲明和一份諒解備忘錄(MOU),這份備忘錄詳細規定了投資的治理結構、決策流程與利潤分配機制。
備忘錄的核心內容顯示,這筆投資的決策權將高度集中於美方。根據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的一份分析報告,美國總統將對投資專案擁有最終決定權,而日本如果拒絕為選定的專案出資,將面臨美國施加新關稅的風險。儘管協議同時規定,日本企業在專案供應鏈中享有優先權。
據該研究所的最新整理,這份備忘錄部分重要的規定如下:
日本應在唐納德·特朗普總統任期於2029年1月19日結束之前撥出5500億美元。
投資應聚焦關鍵戰略領域——半導體、制藥、關鍵礦物、造船、能源(含管道)、人工智慧及量子計算。
美國總統將成立一個投資委員會,負責推薦和監督投資。美國商務部長將擔任該委員會主席並遴選其他成員。
美日雙方指派代表組成諮詢委員會,為投資委員會提供專案建議。該諮詢委員會同時為投資決策提供法律與戰略支持。
“美國投資加速器辦公室”將負責投資專案的執行、管理與運營。該機構隸屬於商務部,其執行主任由商務部長任命。
美國將為每項投資設立一個特殊目的公司(SPV),由美國或其指定機構管轄。
經總統批准後,美方將提出具體專案及投資金額供日方審議。日本需在約兩個月內回應並將所需美元資金匯至美國投資加速器辦公室
日本有權拒絕為某個專案提供全部或部分資金。但美國可以對此採取反制措施,對日本進口產品徵收關稅。
日美兩國將對該專案利潤進行均分,直至日本收回投資,此後利潤將按照90%分配給美國,10%分配給日本的比例分配。
在可能的情況下,日本公司將優先於同類外國公司作為專案的供應商和供貨商。
美日兩國將遵守各自國內協議和法律。
特朗普的“完全裁量權”:投資決策由美方主導
據諒解備忘錄的條款,這筆5500億美元投資的治理結構幾乎完全由美方掌控。
備忘錄規定,將成立一個投資委員會,負責推薦和監督投資專案。該委員會將由美國商務部長擔任主席並挑選其他成員。值得注意的是,據日本媒體報導,該委員會將沒有日方成員。最終,投資專案將由美國總統親自挑選。
日本的角色被限定在一個“諮詢委員會”中。該委員會由美日雙方代表組成,職能是向投資委員會提供建議、法律和戰略意見。然而分析指出,在實際操作中,日方很難改變由特朗普最終選定的專案。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直言,特朗普總統對日本投資的去向擁有“完全的自由裁量權”。
媒體也指出,這個“諮詢委員會”的角色被限制在“提供法律和戰略意見”上,並無實際決策能力。這意味著,從專案篩選到最終拍板,整個過程都將在美國的指導下進行。
“先還本、後分利”:90/10利潤分配的玄機
備忘錄中最引人注目的條款,莫過於其獨特的利潤分配機制,這直接回應了外界對於“90%利潤歸美國”的疑問。
根據條款,每一個投資專案都將設立一個由美國或其指定人管理的特殊目的載體(SPV)。專案產生的利潤,將首先按照美日雙方各50%的比例進行分配,直到日本方面收回其對該專案的全部初始投資。
當日本的本金完全收回後,利潤分配比例將發生根本性變化:美國將獲得此後所有利潤的90%,而日本僅獲得10%。
資本回收期: 專案產生的利潤將由美日雙方按50/50的比例平均分配,直到日本收回其全部初始投資。
長期盈利期: 在日本收回本金後,利潤分配比例將調整為美國占90%,日本占10%,並持續至專案結束。
分析指出,這種結構使日本的投資性質更類似於一筆“債務”,而非傳統的“股權”。美國首先需要“償還”日本的本金,但在“還本”結束後,日本仍能作為“債權人”持續獲得10%的長期收益,這對於超長期專案而言可能依然是一筆可觀的回報。
這種模式意味著,日本的投資並非傳統的股權投資,而更像是一種附帶長期收益的債務安排。對於週期長、回報穩定的基礎設施或能源專案而言,這10%的長期利潤分成可能非常可觀。此外,備忘錄申明,即使投資失敗,對日本的債務償還義務也將在償付任何股權股東之前完成,這符合美國法律的慣例。
5500億的“指揮棒”:關稅威脅下的投資義務
為了確保這5500億美元的投資承諾得以兌現,協議中設置了強有力的約束條款。
備忘錄規定,當美國提出一個投資專案後,日本有大約兩個月的時間來回應並劃撥所需資金。儘管條款賦予了日本“拒絕為全部或部分專案提供資金的權利”,但緊隨其後的是一個嚴厲的後果:美國可以“對日本進口商品徵收關稅作為回應”。
這一條款被視為懸在日本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極大地削弱了日本拒絕的底氣。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的經濟學家Kazuma Maeda認為,這種“將決策委託給可以不經國會批准就徵收額外關稅的特朗普總統的機制,應被視為一種風險”。
不過,協議也為日本提供了一些激勵。備忘錄承諾,在可能的情況下,日本公司將在專案供應商和承包商的遴選上,獲得優先於其他外國公司的待遇。
戰略佈局:AI、半導體、能源成焦點
這5500億美元的資金將精准投向華盛頓認定的關鍵戰略領域。
這筆投資有七大目標行業:半導體、制藥、關鍵礦產、造船、能源(包括管道)、人工智慧(AI)和量子計算。分析認為,此舉旨在推動通常行事保守的日本企業,去承擔風險更高但戰略意義重大的投資。
報告以價值440億美元的阿拉斯加液化天然氣(LNG)專案為例,指出日本公司長期以來因擔心其盈利能力而猶豫不決。而來自該戰略投資基金的貸款擔保,將有助於打消這些顧慮。
來源:中國華爾街見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