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David Lawder 報導 美國財政部長珍妮特·耶倫週六表示,她和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同意就國內和全球經濟的平衡增長展開交流,她說這一努力部分是為了解決美國對中國製造業產能過剩的擔憂。
在中國南部出口中心廣州進行了為期兩天的經濟會談後,耶倫說,她和何立峰還同意啟動一個論壇,就各自金融體系中的反洗錢工作開展合作。
耶倫在會談結束時發表的一份聲明中說,這些交流 “將促進圍繞宏觀經濟失衡的討論,包括它們與產能過剩的聯繫,我打算利用這次機會宣導為美國工人和企業創造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
她認為雙方的討論是富有成效和坦誠的。在對中國進行為期四天的訪問時,她的首要任務是試圖說服中國官員控制電動汽車、太陽能電池板和其他清潔能源技術的過剩產能,因為這些技術正在威脅美國和其他國家的競爭企業。
中國國家媒體反駁了她的產能過剩論調,稱其為美國保護主義政策的“藉口”。
中國國家通訊社新華社在週五晚些時候發表的一篇社論中說,這種言論試圖破壞中國的國內增長和國際合作,華盛頓應該把重點放在促進本國的創新和競爭力上,而不是訴諸於“製造恐懼”。
週六,耶倫、何立峰和他們的團隊就一系列經濟話題舉行了長達四個半小時的會談,其中美國對中國日益增長的電動汽車、太陽能電池板和其他商品出口的擔憂是財政部長最優先考慮的問題。
耶倫週五在中國南部出口中心廣州對美國商界人士表示,對中國製造業產能過剩給全球經濟帶來的影響的擔憂與日俱增,這也是她與中國官員四天會晤的重點。
面對中國國內市場的需求下滑,中國生產過剩的電動汽車、太陽能電池板、半導體和其他商品湧入全球市場。
“大談清潔能源領域的‘中國產能過剩’,也有為推出更多保護主義政策以庇護美國公司制造藉口之嫌。”新華社說。
“畢竟,現在全世界都知道,在其霸主地位受到挑戰的領域,華盛頓會毫不猶豫地打著國家安全的幌子露出保護主義的牙齒。”
耶倫週四晚些時候抵達中國後,在廣州會見了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和廣東省省長王偉中。
根據財政部的一份新聞公告,她將於週六晚些時候前往北京,並在週一之前會見包括國務院總理李強、財政部長藍佛安和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在內的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