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在研管線的權益加一個管線的獨家選擇權,信達生物拿下12億美元首付款、總金額達到114億美元的BD交易,刷新了中國醫藥行業的BD交易紀錄。
10月22日早間,信達生物(1801.HK)公告稱,公司與日本藥企武田制藥達成全球戰略合作。此次合作涉及三款產品,包括兩款後期在研療法IBI363 (PD-1/IL-2α-bias)及IBI343 (CLDN18.2 ADC),以及一款早期研發專案IBI3001 (EGFR/B7H3 ADC)的選擇權。
根據合作協議,兩家公司將共同開發IBI363,並在美國共同商業化,武田制藥將在共同治理和協同一致的開發計畫下主導相關工作;同時,信達生物授予武田制藥IBI363在除大中華區及美國地區的商業化權益。信達生物授予武田制藥IBI343在大中華區以外地區的獨家權益。此外,信達生物授予武田制藥IBI3001在大中華區以外地區權益的獨家選擇權。
合作金額方面,信達生物將獲得12億美元的首付款,包括以認購事項方式獲得的1億美元的戰略股權投資,認購價較緊接股份發行協議日期前三十個交易日的股份加權平均收市價溢價20%。此外,公司還有權獲得合計最高可達102億美元的潛在里程碑付款。按此計算,本次合作交易總金額最高可達114億美元。公司還將獲得每個候選藥物在大中華區以外的潛在銷售分成,除IBI363在美國市場雙方將採用利潤損失共擔模式。
雖然交易金額讓業內振奮,但並未讓信達生物的股價大漲。22日上午,信達生物盤中最高一度漲超9%,但截至發稿跌超1.5%。
2025年以來,國內醫藥行業的跨境BD交易呈現爆發態勢,交易形式、交易標的、交易金額等各有差異,其中首付款是受業內評價一筆交易的關鍵因素。今年5月,三生制藥(1530.HK)與輝瑞籤署協議,將向輝瑞獨家授予公司自主研發的突破性PD-1/VEGF雙特異性抗體SSGJ-707在全球(不包括中國內地)的開發、生產、商業化權利。根據協議,三生制藥將獲得12.5億美元不可退還且不可抵扣的首付款。一款產品就直接帶來超過10億美元首付款,這一消息直接掀起了國內醫藥行業的BD熱潮。
此次信達生物與武田合作,首付款也達到12億美元,同樣是今年中國創新藥BD熱潮中的里程碑事件。信達生物腫瘤管線首席研發官周輝表示,雙方將通過協同一致的臨床開發計畫,加速將信達生物的新一代腫瘤療法推向全球市場,造福全球患者,最大化實現產品價值。另外,此次合作也是信達生物邁向全球化戰略藍圖的關鍵一步,將助力公司拓展全球佈局,最終實現“成長為國際一流的生物制藥企業”的長遠目標。
此次BD交易共涉及三個管線。具體來看,IBI363 是全球首創的PD-1/IL-2雙特異性抗體融合蛋白,目前已進入多項註冊臨床開發,包括一項針對IO耐藥鱗狀非小細胞肺癌(sqNSCLC)的全球III期註冊臨床研究在未來數月內啟動;該適應證已在中國獲得突破性療法認定(BTD)及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快速通道資格(FTD)。雙方將率先推進IBI363於非小細胞肺癌(NSCLC)與結直腸癌(CRC)的全球開發,包括著重拓展一線NSCLC和一線CRC適應症;此外,雙方計畫於近期啟動IBI363更多適應證的臨床開發。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10月,信達生物公告稱,創始人俞德超擔任執行董事的Lostrancos計畫以近1.5億元購買全資附屬公司Fortvita的兩成股權。這次交易被指“賤賣優質資產”,導致當時的信達生物股價大跌,隨後信達宣佈撤回計畫。雖然信達並未公佈過Fortvita的管線佈局,但業內根據公開信息推測認為,Fortvita的重要管線包括PD-1/IL-2產品。
此次交易的另一款產品是IBI343,這是信達生物自主研發的一款創新型靶向CLDN18.2的拓撲異構酶1抑制劑類ADC(抗體偶聯藥物)。目前,IBI343正在中國與日本開展針對胃/胃食管交界處癌的III期臨床研究(G-HOPE-001),該適應證已在中國獲得BTD;同時,IBI343針對既往接受過治療的胰腺導管腺癌(PDAC)的全球I/II期臨床研究已完成,該適應證已獲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突破性療法認定(BTD)及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快速通道資格(FTD)。
第三款產品是IBI3001,這是一款處於I期臨床階段的全球首創靶向B7-H3與EGFR的雙抗ADC。根據協議,信達生物將授予武田制藥IBI3001在大中華區以外地區的全球獨家開發、生產與商業化權益的選擇權。若武田制藥行使該權利,將向信達生物支付行權費、潛在里程碑付款,和最高可達十幾百分比的中位的梯度銷售分成。
對於此次為何選擇武田,俞德超在22日上午的線上溝通會上表示,在過去一年左右的時間,信達還聊過不少公司,包括全球腫瘤能力很強,規模比武田更大的公司,也拿到商業合作的意向,但在如何幫助公司實現發展戰略方面的考慮後,“我們覺得武田有可能是最好的合作夥伴”。武田在腫瘤免疫治療領域,過去有十多年的經驗,對這個領域的瞭解、願意投資的力度,與公司的想法是一致的。
來源:中國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