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穀歌在一場持續5年的反壟斷案中取得階段性勝利,成功避免被強制拆分。令人關注的是,在這場危機中“救局”的,恰恰是被視為穀歌競爭對手的OpenAI等生成式人工智慧(AI)公司。穀歌一案的判決讓業界更清晰地看到,AI正在重塑全球搜索引擎市場的競爭格局。
多年來,美國政府持續加強對矽谷巨頭的反壟斷審查,穀歌正是其中的代表性企業。2020年,美國司法部及多個州對穀歌提起反壟斷訴訟,指控其搜索引擎年利潤達數十億美元、處理近90%的網路搜索請求,要求拆分穀歌相關業務。
經過長達5年的拉鋸,美國聯邦地區法院法官阿米特·梅塔近日裁定,穀歌無需剝離Chrome流覽器及安卓操作系統,只需向競爭對手開放更多搜索結果數據,並設立反壟斷技術委員會以監督公司運營。這一相對寬鬆的判決提振了市場信心,消息公佈後,穀歌盤後股價一度大漲超8%。
穀歌能夠避免被拆分,生成式AI意外成了“救命稻草”。梅塔在判決書中多次強調生成式AI的影響。判決書指出,越來越多的用戶正通過ChatGPT等AI聊天機器人獲取資訊,而非傳統搜索引擎。儘管生成式AI尚未完全取代穀歌搜索,但它顯著加劇了搜索市場的競爭,削弱了對穀歌進行徹底拆分的必要性。
如判決書所言,當前已有一批AI流覽器新品發佈,讓沉寂多時的流覽器市場再次硝煙彌漫。例如,AI搜索引擎的獨角獸Perplexity已正式發佈了自己的流覽器Comet。幾乎同一時間,OpenAI也宣佈在未來幾周發佈新款AI流覽器。這些AI搜索並非傳統搜索引擎的簡單升級,而是借助深度學習與自然語言處理技術,重新定義了資訊獲取的方式。Perplexity聯合創始人阿拉溫德·斯裏尼瓦斯將其稱為“答案引擎”——當用戶提出問題,它會給出一個簡潔明確的答案,且所有的答案都標明了來源,給出系列聯想問題,可以讓用戶連續追問,進一步拓展和延伸相關話題。
但當前AI搜索完全取代傳統搜索引擎仍不現實。多年來,傳統搜索巨頭已構建起堅實的“護城河”。以穀歌為例,Chrome流覽器背後有YouTube、Gmail、地圖等生態服務支持。當用戶使用Chrome登錄穀歌帳號,就能同步這些應用中的書簽、密碼、流覽記錄等,換個電腦也能無縫銜接。這種生態黏性是新興AI流覽器一時難以突破的。
傳統搜索引擎還掌握著生成式AI發展的關鍵資源——算力與數據。例如,OpenAI訓練ChatGPT需依賴龐大算力,而穀歌雲位居全球前三;模型優化需要海量數據,其中大量仍存儲於穀歌伺服器中。而這些AI公司若想跳過這一枷鎖,自建數據索引庫,不僅技術門檻高,也意味著巨額成本。
無論如何,隨著AI技術不斷發展,全球搜索業務已站在轉型的十字路口。新興AI搜索能否突破成本與技術壁壘,開闢新格局?傳統搜索巨頭又能否擺脫固有商業模式的束縛,成功實現AI化轉型?答案尚未揭曉。可以確定的是,AI不再只是技術革命的推動者,也正在成為塑造市場競爭與監管走向的關鍵力量。穀歌一案的判決,被業內稱為“本世紀科技行業最具深遠影響的法院裁決之一”,將為同樣面臨反壟斷訴訟的Meta、亞馬遜和蘋果提供重要參考和借鑒。
來源:中國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