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重前身為第一重型機器廠,始建於1954年,中國一重的成立,結束了我國不能生產成套機器產品的歷史,近70年來,填補國內工業產品技術空白475項,創造了數百項“第一”。推動東北全面振興,要牢牢扭住自主創新這個“牛鼻子”。如今,中國一重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又有哪些新作為?一起去看看↓
總臺記者 任秋宇:這裏是中國一重的水壓機鍛造廠,很多大國重器的核心部件都是在這裏被鍛造出來的,一個接近500噸重的鋼錠,剛剛被從加熱爐裏取出,現在被運往15000噸的水壓機上,即將進行鍛造。
想鍛造這麼重的鋼錠得需要一個力量巨大的“傢伙事”才行,眼前這臺15000噸重型自由鍛造水壓機是中國一重自行設計製造的,它是目前世界上技術最先進的萬噸水壓機。
中國一重水壓機鍛造廠副廠長 王勇崗:鍛造通俗點講就像是“揉面”,是鍛造大國重器核心部件裏的一個關鍵工序,只有通過充分鍛造,“大國重器”才能有更高的性能指標,能達到一個更高的要求。
王勇崗告訴記者,因為現在訂單量比較大,水壓機鍛造廠每天都在不停地為各類大國重器鍛造核心部件。記者在調研中瞭解到,大型鍛件的製造是重大技術裝備製造的關鍵基礎之一,直接影響到成套裝備的整體水準和運行可靠性。我國核電、水電、冶金、石化、國防裝備等領域高端大型鍛件加工都需要這臺水壓機。以往因為設備能力和經驗不足,想要加工大型鍛件,往往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只能長期依賴進口。
中國一重(天津研發)一級研究員 劉敬傑:以往這類鍛件的製造技術都掌握在國外,國內也沒有製造經驗,沒有製造能力。以前比如重型石化容器這種超大鍛件都是採用拼焊的結構,但是拼焊有一個問題,一個是製造週期長,成本高,因為焊縫的存在它的服役時間會短。
現在,有這臺15000噸水壓機助力,中國一重在核電、水電、重型石化容器等領域一些關鍵核心部件上面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成果。
中國一重(天津研發)一級研究員 劉敬傑:近些年中國一重也是以科技創新為驅動力,研發出了直徑9米級的整體管板鍛件,與直徑6.7米級的超大錐形筒體鍛件。我們在整個研發過程中,突破了國外的技術封鎖,掌握了這類鍛件的核心製造技術。整個技術也成功應用在相關的重型石化容器的一些關鍵部件上面,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實現了此類鍛件的國產化自主化。
如今的中國一重,創新研發的氛圍隨處可見,一個個調研小組奔走在生產一線,集思廣益,為國家重大裝備專案貢獻力量。
中國一重 科技部管理總監 朱琳:5年來,我們累計承擔國家重點和重大專案30餘項,並且順利通過了專案的驗收,並實現應用。
近年來,在黑龍江,越來越多的企業像中國一重一樣走自主創新之路,黑龍江省出臺的“工業振興20條”“創新發展60條”等政策措施,也在助力企業創新發展。
黑龍江省工業和資訊化廳科技處處長 楊宇新:通過推動關鍵技術攻關,組織企業研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首臺(套)產品487項,在航空航太、動力裝備、核電裝備、特種機器人,高速重載鐵路貨車等領域,一批龍江創造的產品達到世界先進或者領先水準,為維護國家產業安全貢獻了龍江力量。
目前,中國一重正在進行500兆瓦衝擊式轉輪機組核心部件的研發,該項研發將使我國掌握世界最大尺寸、最重噸位的水電機組“心臟”鍛件生產能力。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