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落,百穀生。4月20日是穀雨節氣,也是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穀雨,源自古人“雨生百穀”之說,此時氣溫回升快,雨水豐沛,利於農作物生長。在滿目青翠、姹紫嫣紅中,春天已不知不覺走向尾聲,各地遊客也在賞花觀鳥、聽雨品茶中迎接夏天的到來。
穀雨有三候:一候萍始生,二候鳴鳩拂其羽,三候戴勝降於桑。每年穀雨時節,戴勝鳥頻繁往返於樹間,在合適的樹洞裏搭建巢窩、繁衍生息。
鴛鴦戲水、鸕鷀晾翅、夜鷺懸停、黑水雞梳羽、白頭鵯啼春……近日,演員李現選擇“打鳥”的玉淵潭公園成了北京著名的“觀鳥勝地”,攝影愛好者們架起“長槍短炮”,靜候飛鳥振翅的瞬間。攝影愛好者張大爺就是其中一員,只見他全副武裝、嚴陣以待,和其他攝影愛好者分享著“打鳥秘訣”。“玉淵潭柳樹多、樹洞多,方便戴勝鳥築巢。”他告訴記者,現在環境越來越好了,在北京的公園、社區、樹林等環境穩定的區域,都能尋到戴勝鳥的蹤跡。
穀雨也是百花盛開的時期。牡丹、春杜鵑、櫻花、君子蘭等競相綻放,其中牡丹被稱為“穀雨花”,穀雨前後是牡丹花盛開的重要時段,更有“穀雨三朝看牡丹”的說法。
“絕世精品”“太好看了”“快幫我拍一張”……走進河南洛陽王城公園,欣賞過“頂流”金絲貫頂牡丹花的遊客無不發出感慨。“我們不遠千里驅車而來,排隊25分鐘,只為一睹它的盛世之顏。”吉林遊客林宏輝告訴記者,因為自己是一個人,工作人員還主動幫忙拍照。金絲貫頂是王城公園在1969年自主培育的牡丹品種,其花型為皇冠型,每年盛開之時,都會引得遊客排起長龍、摩肩接踵前來觀賞。園區工作人員說:“往年遊客需要隔著欄杆排隊,今年園區專門修建了棧道,方便遊客近距離觀賞。”
近年來,洛陽在科技創新賦能下培育出九大色系、10種花型、1400多個品種的洛陽牡丹群。不同品種的牡丹花期前後交錯,從3月下旬一直持續到5月中旬,遊客在洛陽可以一日盡覽滿城繁花。
穀雨潤茶山,香茗祭茶祖。4月19日,2025(乙巳)年“中華茶祖節”炎帝陵祭祀典禮在湖南株洲炎帝陵舉辦,傳承茶祖文化,共謀茶旅融合發展。10名採茶姑娘身著傳統服飾,手捧來自各個茶企的新鮮茶葉和今年新制的紅茶、綠茶、白茶、黃金茶等,穿過午門,步入行禮亭,一一擺放到炎帝聖像前。唐代陸羽《茶經》中記載:“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炎帝陵因此被譽為“中華茶祖文化之源”。自2009年起,茶業界將穀雨節氣確立為中華茶祖節,炎帝陵成為祭祀核心地。
參加活動的台商古勝潭說:“炎帝神農氏是兩岸同胞共同的人文始祖,祭祀典禮讓我感受到‘茶文化同根’的力量。”他在炎陵縣投資建設有機茶園已經28年,此次專程攜烏龍茶和顆粒紅茶參與獻祭。古勝潭告訴記者,臺灣茶農至今保留春茶採摘祭祀習俗,“傳承茶祖文化,這是我們茶人的共同精神家園”。
當前,遊客可以在炎帝陵瞭解神農功績,緬懷茶祖功德,到萬陽紅、龜龍窩等生態茶園體驗採茶制茶、定制茶餅等。景點和茶園之間已經構建起集生態觀光、茶藝體驗、文化研學於一體的產業新生態。炎陵縣茶葉協會會長龍輝平介紹:“今年一季度,到茶園觀光研學的遊客超過20萬人次,今後將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提升接待能力,延伸產業鏈條,讓茶園變景區、茶山變金山。”
4月20日,2025年第十七屆合肥·廬江白雲春毫茶文化旅遊季在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柯坦鎮開幕。活動現場茶香氤氳,遊人如織,一場別開生面的春日茶文化盛宴精彩上演,吸引了眾多遊客慕名而來。
非遺茶藝展區裏,身著傳統服飾的茶藝師們行雲流水般演繹著溫杯、投茶、沖泡等技藝,舉手投足間盡顯安徽傳統茶藝的獨特魅力,引得遊客紛紛駐足觀賞、拍照留念。一旁的鮮茶市集上,新采的明前茶、雨前茶琳琅滿目,茶農們熱情邀客品鑒,空氣中彌漫著沁人心脾的茶香。最引人注目的是茶咖創意區,傳統茶飲與現代咖啡的跨界融合,碰撞出令人驚豔的味覺體驗。
廬江縣文化和旅遊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屆活動將持續至5月底,我們以茶為媒,整合山水、人文、民宿等資源,精心策劃了外國友人遊廬江、藝術研學、村歌展演等系列活動,全方位展示廬江茶文旅創新融合發展新圖景。”
活動當天,主辦方還同步推出了白雲春毫茶文化旅遊季“茗宿”活動,遊客入住雲裏安凹、虎凹歡樂茶穀等19家精品民宿,可享受茶旅研學、茶藝手作、茶韻特色餐、漢服攝影等專屬服務。此外,“茶主題音樂活動”“廬劇巡演”“茶葉採摘比賽”等豐富多彩的配套活動,更是將茶文化體驗推向高潮,讓遊客感受茶文化與穀雨節氣相融合的文化韻味。
來源:中國旅遊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