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團隊開發出了一種創新的工具——由單一DNA分子折疊成的四指微型“手”。其被命名為NanoGripper。這個納米級別的“手”不僅能高效地捕捉病毒,實現高度敏感的快速檢測,還有潛力阻止病毒入侵細胞,避免感染發生。該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科學·機器人》雜誌上。
NanoGripper的設計靈感來源於人類的手掌和鳥類的爪子。它擁有四個可彎曲的手指和一個手掌,全部由同一塊DNA材料通過複雜的折疊技術製成。每個手指都設計有三個可彎曲的關節,彎曲的程度和角度可以按需調整。手指上裝有特殊的DNA適體(一種小分子),這些適體可以被編程來識別特定的目標分子,一旦與目標分子接觸,手指就會自動彎曲,緊緊抓住目標。
而手的“腕”部,可附著在固體表面或其他較大結構上,使得它非常適合應用於生物醫學領域,比如作為感測器或藥物遞送系統的一部分。
團隊將NanoGripper與一種光子晶體感測器平臺整合在一起,發明了一種能在30分鐘內完成測試的方法。這種方法的靈敏度與醫院常用的金標準qPCR分子測試相當。當NanoGripper捕獲病毒後,附著在其上的螢光分子會在LED燈或鐳射的照射下發光,足以讓檢測系統識別並計數每一個病毒顆粒。
除疾病診斷外,NanoGripper還具有預防病毒感染的能力。實驗中,將其加入到細胞培養基中並暴露於新冠病毒時,它可包圍病毒並阻止病毒表面的刺突蛋白與細胞表面的受體結合,從而防止病毒進入細胞造成感染。
此外,NanoGripper可通過簡單的重新編程來針對其他類型的病毒,如流感病毒、HIV或乙型肝炎病毒。它也可用於精准醫療領域,其“手指”可被編程來識別特定腫瘤標誌物,從而將抗癌藥物直接輸送到癌細胞處,實現精准治療。
來源:中國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