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CN ZH-CN en EN
English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SKY ECONOMY NEWS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您當前的位置 : 深度· 言論 > 文章内容 返回
禦風未來謝陵:低空經濟發展從火熱回歸理性,低空載人出行仍需等待三五年
发布:2025-06-25

今年以來,低空經濟領域似乎少了些喧囂。在禦風未來創始人兼CEO謝陵看來,這種表面上的“降溫”,其實是行業走向健康安全發展的積極信號,“低空經濟作為硬科技領域,具有重研發、高不確定性的特點,需要時間來沉澱和發展。”

2016年,謝陵和劉十一兩位曾參與C919飛控系統研發的工程師離開中國商飛,在上海浦東張江創立禦風未來的前身。受限於創業早期技術和資金的積累,他們率先瞄準中小型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領域並很快獲得訂單並實現量產。2021年,隨著整個行業政策、技術、供應鏈、資本等多個方面的條件初步成熟,公司開啟“二次創業”,正式進軍載人eVTOL賽道。如今,禦風未來已成為全國eVTOL頭部企業,在上海和粵港澳大灣區均設有研發、製造、試飛等多個基地。

6月24日,在夏季達沃斯論壇期間,謝陵在現場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2024年低空行業的過度火熱,讓外界對低空經濟產生了不切實際的過高期待,仿佛“馬上就能坐上空中計程車”,這種情況並不合理。今年,算是進入了一個更好的狀態,雖然看起來關注度不如去年,但實際上,國家層面正推出一系列實質性的促進政策。

科創板新一輪改革打開關鍵融資窗口

“比如大家關注的科創板標準問題,很多真正促進產業發展的實際性政策從現在開始深入推進。”謝陵提到,這對低空經濟行業意義重大,這並非單純加快企業上市速度,更重要的是拓寬了融資管道,從二級市場反哺一級市場,為行業發展注入資金活水。

6月18日,證監會發佈《關於在科創板設置科創成長層增強制度包容性適應性的意見》,其中提及,擴大第五套標準適用範圍,支持人工智慧、商業航太、低空經濟等更多前沿科技領域企業適用科創板第五套上市標準。

“我們所處的領域是科技前沿、有風險、有不確定性的,但對國家產業競爭力和科技發展意義重大,特別需要拓寬融資管道。”謝陵指出,“第五套上市標準的意義不僅在於‘允許未盈利’,更在於它傳遞了一個導向,即資本市場願意支持真正紮根技術、長期投入、具備變革潛力的創新企業,尤其為研發投入大、商業化尚處早期階段的硬科技企業和新興行業打開了一扇關鍵的融資窗口。”

從企業自身角度看,這一政策讓虧損企業上市成為可能,從而能更放手地投入研發。“以前會糾結錢要不要在這個階段投入,投了就虧,不投進度又慢,現在低空企業可以毫不猶豫地投入研發。”謝陵這樣告訴澎湃新聞記者。但他同時也強調,在推進此次改革政策落地時,應強化對企業營收品質、企業產品實際應用公允價值審查等評估機制,引導資源真正流向有持續創新能力、能落地場景、有產業化發展路徑的優質企業,避免“劣幣驅逐良幣”、“真正為市場創造價值的企業得不到足夠的資源支持”等現象發生。

談及上市等計畫,謝陵向澎湃新聞記者透露,上市對於公司而言需要一個契機,如果這個點恰好合適且到來,公司就會努力迎接這個節點,“對於公司本身來說,當下的核心還是要把產品和業務做好,做好了上市自然水到渠成。”

據記者瞭解,目前禦風未來累計融資額超過4億元。公司自成立以來先後獲得盛大網路創始人陳大年,以及雲暉資本、容億資本、天善資本、中山創投、彬複資本、航發基金、沂景資本、寶頂創投等多家知名機構投資。

談及營收多元化規劃,謝陵表示,目前,禦風未來的營收主要來自航空應急、石油管道巡邏、邊境邊防和海洋海事巡邏等領域的非載人智能航空器應用,“低空經濟的新型航空器與人工智慧、人形機器人等硬科技一樣,不能只停留在技術層面,要解決實際問題。過去兩三年,禦風未來的非載人智能航空器業務已連續兩年保持三倍增長,今年上半年也有不錯的開局。”

此外,公司載人eVTOL也在不斷收穫意向訂單。今年5月,禦風未來攜自主研發的“空中計程車”2噸級載人eVTOL M1真機亮相北京民航科教展,與國內最大的擁有航空工業背景的融資租賃企業中航租賃就“100架M1 eVTOL”達成了合作意向,這也是國家隊中航租賃首次與eVTOL企業簽訂訂單。

謝陵進一步指出,eVTOL企業不能“閉門造車”,禦風未來儘早將產品推向客戶應用市場,獲得了迭代改進的機會,同時也通過旗下中小型eVTOL業務有持續的營收,具備自我造血能力,這讓企業能在低空經濟這個“長坡厚雪”的賽道上走得更久,等待到足夠多的機會。

“我們好幾年前就在踐行最近發改委提出的‘三先三後’原則,先載貨後載人、先隔離後融合、先遠郊後城區。”謝陵解釋道,從低風險場景入手,進行高頻次、常態化飛行,獲得迭代機會來改進技術和產品,再逐步進入高風險應用領域,這樣既能降低企業經營風險,也能降低產業發展風險。

低空載人出行真正迎來“元年”可能還需三到五年時間

“禦風未來今年爭取完成M1B機型的適航取證工作。”謝陵介紹,5月公司披露了研發最新進展,適航機型M1B已於近期完成多項重要測試,驗證飛機結構、動力系統、飛控系統的安全性。目前正在進行裝機測試,完成M1B的科研試飛和靜力試驗等科研節點工作。

目前,低空經濟發展仍面臨諸多挑戰。謝陵認為,最大的挑戰來自監管層面的適航審定和運行規則的探索與制定,“低空領域尤其是載人eVTOL仍處於發展初期,對監管方來說是很大的挑戰。比如如何確保新的技術滿足載人安全的高標準,像電池在飛機上的安全性標準就是亟待解決的難題之一。”

謝陵指出,這不僅是政策問題,更是技術問題,需要大量的研發驗證工作,需要時間來解決。對此,謝陵呼籲監管創新,主機廠也應積極配合局方做好技術驗證工作。

“2024年的那種火熱讓我感到惶恐,我更希望去把行業發展的一些現實情況告訴大家。”在推動公司從研發走向商業化的過程中,作為公司創始人,謝陵坦言,最大的壓力來自去年行業的過度火熱。

他提到,部分自媒體在宣傳中存在過度誇大,甚至出現“飛機明年就能完成適航、後年就能商業化運營”之類的言論,讓他感到焦慮,“這肯定是不符合技術發展的規律的。希望大家能客觀看待行業發展,低空經濟需要時間來沉澱。”

關於行業發展節奏,謝陵認為,低空載人出行真正迎來“元年”可能還需三到五年時間。他表示,2028年實現適航取證是有可能的,禦風未來也可能在這一時間節點取得關鍵進展,但真正實現大規模安全運營還需要進一步探索和驗證。

 

來源:中國澎湃新聞

上一篇:為加快國際化發展,臨工集團時隔19年買回山東臨工
下一篇:美聯儲主席重申“等待觀望”策略:在進一步瞭解經濟走勢後再調整政策
相關推荐
  • 時隔12年美國非農數據再度延遲發佈,如何影響市場降息預期?
    链接阅读
  • 特朗普限制簽證促使美國公司考慮將更多工作轉移到印度
    链接阅读
  • 福特CEO法利警告:美國AI發展面臨勞動力短缺危機
    链接阅读
  • 無懼泡沫警告?黃仁勳大膽預測:OpenAI或成為下一個萬億美元巨頭
    链接阅读
  • 美聯儲“三把手”決議後首次露面,威廉姆斯:近期降息旨在提振就業
    链接阅读
  • 瀋陽醫療產業升級背後:老工業基地的向“新”力
    链接阅读
  • 華為車BU CEO靳玉志:L3級自動駕駛將在2027年規模放量
    链接阅读
  • 黃仁勳:中國晶片潛力無窮,僅落後美國“幾納秒”
    链接阅读

歡迎瀏覽閱讀星空經濟新聞華文網

投稿郵件:
news@skyeconomymedia.com

歐盟將削減鋼鐵進口配額,將關稅提高至 50%

2025-10-02

特朗普限制簽證促使美國公司考慮將更多工作轉移到印度

2025-09-30

特朗普對木材進口加征10%的關稅,對櫥櫃和傢俱加征25%的關稅

特朗普的聯合國演講引發歐洲對全球共同承諾的焦慮

2025-09-28

美國最高法院允許特朗普扣留 40 億美元對外援助

特朗普對重型卡車、藥品和傢俱加征新的美國關稅

2025-09-26

關於我們

星空經濟新聞華文網是一家專注於提供英中兩國最新資訊的新聞媒體,作為英中新聞分享的領導者,我們致力於打造一個全球化、多元化的新聞環境,旨在搭建東西方文化橋樑,連接同一星空下的每一處角落。

聯絡我們

編 輯 部:KINGTON UNITED KINGDOM HR5 3DJ
電子郵箱:skyeconomyandmediagroup@gmail.com

總编寄语

穿越天際,照亮世界,星空新聞,不負每一份關注。
友情:英國駐中國大使館 中國駐英國大使館 新華網 中國日報 鳳凰網 中國僑網 歐洲時報 俄羅斯龍報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 2023 SE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