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暑期,跟北京的天氣一樣火熱的還有演唱會。孫燕姿、林俊傑、任賢齊等歌手在北京密集開唱,場場爆滿。演唱會舉辦場館周邊的酒店住滿了全國各地的粉絲;體育館旁的空地上擺滿了小攤位,提供餐飲、紀念票列印、應援手環銷售等服務;演唱會散場,歌迷意猶未盡地湧入不遠處的夜市喝酒擼串,將音樂狂歡延續至深夜……
火爆的場面不是演唱會獨有。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北京市共舉辦營業性演出約1.4萬場,觀眾238.7萬人次,票房收入約5.69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8.0%、3.1%、20.9%。音樂節、劇場演出、沉浸式演出均表現強勁,並輻射到旅遊、交通、酒店等行業,彰顯出北京演藝產業的蓬勃活力。
根據文化和旅遊部數據,大型演唱會的帶動效應約為1∶6.85。也就是說,歌迷每消費1元門票,可拉動交通、住宿、餐飲、購物等衍生消費6.85元,彰顯出“演唱會經濟”的強大帶動力。
酒店是“演唱會經濟”的最大受益者之一。演出前一周,體育館周邊的高星級酒店即顯示“滿房”。為增加綜合收入,不少酒店推出演唱會“吃+住”套餐,並提供從酒店到場館的接送服務。鳥巢附近,每逢演唱會舉辦,觀演妝造攤位前都會擠滿人,攤主要從下午一直忙到晚上,做一次妝造收費幾十元至數百元不等,最多時一天能收入上千元。海底撈等餐飲企業乾脆把接駁車開到演唱會門口,散場後直接拉著歌迷去店裏。
一場大型演唱會不僅是歌迷的狂歡,更考驗著一個城市的綜合治理能力。一名專門來北京看任賢齊演唱會的歌迷將這次北京之行稱為“一場井然有序的青春狂歡”:“從地鐵站出來時心裏還揣著幾分忐忑,想像著如何在擁擠的人流中找到自己的座位。然而,從進場到離場,全程秩序井然,沒有推搡的人潮、沒有焦灼的等待,散場後的地鐵車廂裏竟然還能找到座位,仿佛剛才體育館的萬人大合唱只是一場夢。”
五月天的演唱會尚未開始,其歌手的形象公仔已經空降北京朝陽公園、居庸關長城等地,與或古樸或時尚的城市地標搭配在一起,成為一道城市景觀,吸引歌迷和市民“打卡”。北京旅遊集散中心還開通了“五月天公仔打卡巴士”,帶領歌迷逛景點、遊北京。
年輕人愛上演藝新空間
不僅是演唱會,來北京一定要看一場演出已成為很多遊客的共識。國家大劇院每天有不同藝術門類的劇碼上演、北京人藝的話劇是口碑保障,北京天橋藝術中心最適合音樂劇迷,喜歡傳統藝術的觀眾可以走進專門的戲曲劇場欣賞京劇、昆曲、評劇……為鼓勵出精品、出人才,由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發起設立的北京文化藝術基金自2016年啟動以來,累計資助專案955個,資助資金9.26億元,其中舞臺演出類專案累計資助547個,資助資金6.22億元,湧現出評劇《母親》、舞劇《天路》、舞蹈詩劇《只此青綠》等作品。
當下,觀眾越來越不滿足於“你看我演”的傳統觀演形式,而是期待更多互動交流,沉浸式演藝新空間應運而生。天橋藝術中心在三層打造出集展、演、商於一體的新空間,上演劇碼《貓神在故宮》、魔術脫口秀《男巫客廳》等。百年老字型大小吉祥大戲院推出“北京禮物”戲曲主題文創店、“吉祥咖啡”戲曲主題咖啡廳,還能放映最新電影,成為王府井商圈重要的文旅商活動舉辦地。開心麻花則把劇場開進了酒店、商場、工業園區,營造消費新場景。在朝陽區昆泰嘉瑞文化中心,開心麻花·花花世界緊湊的空間裏分佈著A66環境劇場、遊戲戲劇空間、音樂戲劇酒吧、戲劇創排中心等空間,覆蓋劇碼創排、沉浸式觀演、遊戲互動、餐飲社交等功能。
“2024年,開心麻花全年演出約1.3萬場,除1/3為大劇場劇碼外,其餘均為小劇場、演藝新空間劇碼場次。”開心麻花劇場院線副總經理馬悅舒透露。在她看來,演藝新空間一是空間要“新”,突破原有劇場空間限制;二是內容要“新”,觀眾能看到更多打破內容邊界的產品,提供更多年輕化、沉浸感強、適合近距離觀看和互動的內容;三是運營思維要“新”,實現內容和商業的雙贏。
2024年底,北京市評選出首批25家市級演藝新空間,併發布《北京市演藝新空間運營管理標準(試行)》,對空間運營標準、安全管理、融合創新等方面提出規範,助力演藝新空間健康發展。
跟著演出遊北京
為持續推進“演藝之都”建設,今年4月,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印發《北京市推動演藝高質量發展支持辦法》(簡稱《辦法》),推出10條舉措,從大型營業性演出活動、演藝新空間、精品演出、演藝企業4個方向,推動演藝市場提質增效,擴大“演藝+”消費。
《辦法》支持大型營業性演出活動,對全年累計售票總人數超過20萬,且境外觀眾比例超過10%的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專案,予以500萬元支持;對演出場次多、吸引力強、特色鮮明的演藝新空間,擇優予以最高100萬元支持;支持各類優秀劇碼在京演出,對社會反響良好、效益突出的駐場演出劇碼,擇優予以最高100萬元支持。
“《辦法》鼓勵高品質劇碼多演常演,讓演出團隊有足夠信心安心打磨作品,呈現更多高質量的演出;政策把對演藝企業的獎勵支持納入進來,並在作品創作、人才培養等專案申報上提供優先推薦的機會,有利於培育出更多有競爭力的龍頭企業;鼓勵演藝新空間發展,文化園區、商業綜合體、公園景區、古戲樓等都有機會推出沉浸式演藝專案,消費者在購物的同時還能有全新的體驗,實現了‘演藝+旅遊’‘演藝+商業’的融合。”北京演出娛樂行業協會秘書長賈新輝說。
根據《辦法》,5月至6月,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完成首批大型營業性演出活動和精品演出類專案徵集,收到7個大型營業性演出活動的申報,其中既有實力派歌手的演唱會,也有彙集各類音樂風格的音樂節;收到102個精品演出類專案的申報,涵蓋戲曲、話劇、音樂劇、舞劇、兒童劇等門類,且湧現出不少首演首創作品。
“演藝新空間和演藝企業的申報公告也已發佈,將於年底完成徵集。我們希望及早釋放政策信號,讓市場主體提前瞭解政策的支持方向、申報要求等內容,通過儘快推動政策兌現,提振市場信心。”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相關負責人透露,“《辦法》預計全年支持20至30個大型營業性演出活動、20至25個演藝新空間、不少於200場精品演出、10傢俱有創新引領和示範作用的演藝企業。”
未來,北京將圍繞全國文化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的定位,通過政策引導、平臺搭建、環境優化等,持續吸引全國乃至全球優秀演藝內容彙聚北京,也將進一步推動演藝與城市生活深度融合,使“演藝之都”真正成為市民、遊客可感知、可參與的文化生活。
來源:中國文化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