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Paolo Laudani 報導 自1月20日就任以來,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的關稅決策震驚了金融市場,並給全球經濟帶來了一波不確定性。
以下是主要進展的時間線:
2月1日 – 特朗普對墨西哥和加拿大大部分進口商品徵收25%的關稅,對來自中國的商品徵收10%的關稅,要求它們遏制芬太尼和非法移民流入美國。
2月3日——特朗普同意暫停對墨西哥和加拿大的關稅威脅30天,以換取對方在邊境管控和犯罪執法方面的讓步。美國未與中國達成類似協議。
2月10日——特朗普將鋼鐵和鋁產品的關稅統一上調至25%。
3月3日——特朗普表示,對墨西哥和加拿大商品徵收的25%關稅將於3月4日生效,並將所有中國進口商品中與芬太尼相關的關稅翻倍至20%。
3月6日——特朗普根據北美貿易協定,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商品豁免關稅一個月。
3月26日——特朗普宣佈對進口汽車和輕型卡車徵收25%的關稅。
4月2日——特朗普宣佈對所有進口商品實施10%的基準關稅,並對部分國家徵收顯著更高的關稅。
4月9日——特朗普暫停了大部分針對特定國家的關稅措施,這些措施在不到24小時前生效並引發金融市場動盪。對幾乎所有美國進口商品徵收的10%普遍關稅仍保持不變。
特朗普表示,將把對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從前一天生效的104%水準上調至125%,使對中國商品的額外關稅達到145%。
5月9日——特朗普與英國首相基爾·斯塔默宣佈達成一項有限的雙邊貿易協議,維持對英國出口商品的10%關稅,並降低對英國汽車出口的關稅。
5月12日——美國和中國同意暫時削減關稅。在為期90天的停火期間,美國將把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征的額外關稅降至30%,而中國對美國進口商品的關稅將從125%降至10%。
5月23日——特朗普警告蘋果公司,如果其在美國銷售的手機在國外製造,將面臨25%的關稅。
5月29日——聯邦上訴法院暫時恢復了特朗普最廣泛的關稅措施,暫停了此前下級法院的裁決,以考慮政府的上訴。
6月3日——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將鋼鐵和鋁關稅從25%上調至50%。
7月3日——特朗普表示,美國將對許多越南出口商品徵收20%的關稅,經第三國轉運至越南的商品將面臨40%的關稅。
7月6日——特朗普在Truth Social上表示,與金磚國家(BRICS)的“反美政策”保持一致的國家將被額外徵收10%的關稅。
7月7日——特朗普在Truth Social上表示,此前宣佈的額外更高關稅將於8月1日生效。他在致日本、韓國和塞爾維亞等14國的信函中表示,這將包括25%至40%的關稅。
7月10日——特朗普表示,美國將於8月對加拿大進口商品徵收35%的關稅,並計畫對大多數其他貿易夥伴徵收15%或20%的普遍關稅。
7月15日 – 特朗普表示,美國將根據新協議對印尼商品徵收19%的關稅。
7月22日 – 特朗普與日本達成貿易協議,其中包括將汽車進口關稅降至15%。
7月27日 – 美國與歐盟達成貿易協議,對大多數歐盟商品徵收15%的進口關稅。
7月28日——特朗普表示,未與美國單獨談判貿易協議的大多數貿易夥伴將很快面臨15%至20%的關稅。
7月30日——特朗普表示,美國將對印度進口商品徵收25%的關稅,並對大多數巴西商品徵收50%的關稅,但對航空、能源和橙汁等行業實施較寬鬆的配額。
美國與韓國達成協議,將原計畫的關稅降至15%。
他稱,對銅管和電線徵收50%的關稅將於8月1日生效。
7月31日——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對69個貿易夥伴徵收10%至41%的進口關稅,此舉在貿易協議截止日期前實施。
他發佈另一項命令,將加拿大商品中與芬太尼相關的關稅從25%上調至35%。
他給予墨西哥90天寬限期,暫緩對許多商品徵收30%的更高關稅,以留出時間談判更廣泛的貿易協定。
8月6日——特朗普對印度商品加征25%的關稅,稱該國直接或間接進口了俄羅斯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