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Jihoon Lee and Ju-min Park 報導 經過數周密集磋商,韓國寄望於本周亞太領導人會議前就美國關稅問題取得突破的希望正逐漸渺茫。美國總統特朗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正謀求達成緩解貿易緊張局勢的協議。
據三位外交消息人士透露,特朗普將於週三首次以第二任總統身份抵達韓國,但次日即離境,缺席亞太經合組織年度會議的主要議程,迫使其他多位領導人調整行程。
今年亞太經合組織論壇的焦點,已被特朗普今年1月就職後宣佈的全面關稅政策以及其他全球貿易挑戰所掩蓋,尤其是華盛頓與北京之間日益加劇的緊張關係。
亞洲協會高級研究員約翰·德魯裏指出,特朗普的政策凸顯了召集世界領導人聚首的重要性,使這場通常沉悶的外交活動罕見地成為國際焦點。
“鑒於當前多邊主義和世界秩序的現狀,這可能是我們近期見證的最具影響力的亞太經合組織會議之一,”他表示,“我認為我們可能會看到亞太經合組織不曾經歷過的戲劇性場面。”
對東道主韓國而言,本周對總統李在明構成重大外交考驗。李在明於六月在前任總統因試圖實施戒嚴令遭罷免後舉行的補選中當選。
李在明將與特朗普、習近平及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會晤,這三位北亞外交及朝鮮事務的關鍵人物。韓國還將主持週四習近平與特朗普的會晤,這將是特朗普開啟第二任期後雙方首次面對面會談。
週一全球股市應聲上漲,此前美國官員稱中美談判代表已敲定貿易協議框架,市場預期兩國領導人將簽署協議。
華盛頓外交關係委員會的馬修·古德曼指出,特朗普可能將此視為勝利——頭條新聞宣稱他在貿易議程上取得進展,與多個國家簽署協議,且面對批評仍毫不退讓。
他補充道:“我認為習近平主席希望將中國乃至自己塑造成更繁榮、經濟更一體化的亞太地區的真正領導者。” “儘管該地區普遍對此類主張持懷疑態度,但特朗普總統的顛覆性做法反而助長了中國的敘事。”
至於東道主韓國,其標準則更為寬鬆。
古德曼表示:“若能順利完成APEC及相關會議且未出現重大干擾,首爾將被視為成功的東道主——並會感到自己躲過了一顆子彈。”
韓美協議存疑
首爾方面曾希望在APEC論壇前敲定今年7月與特朗普達成的初步貿易協議。此前李明博與特朗普的首次峰會於8月無果而終,雙方在協議中包含的3500億美元投資計畫細節上存在分歧。
美國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週一表示,與韓國的協議總體框架已完成,但特朗普訪韓期間不太可能最終敲定。韓國官員也表示雙方仍存在重大分歧。
韓國產業部週二表示雙方仍在溝通,首爾方面正尋求最大化國家利益。
貿易協議若進一步推遲,將對現代汽車等韓國車企構成打擊——其對美出口產品面臨25%關稅,而日本汽車僅需繳納15%關稅。
一位韓國官員表示,李明博與特朗普可能發佈一份檔,概述近期達成共識的領域,但不會解決關稅問題。
全球秩序劇變
隨著韓國日益深陷中美政治經濟博弈的漩渦,總統李明博將首次會晤時隔11年訪韓的習近平。
中國已對部分韓國造船企業實施制裁,因其與美國開展合作。
李明博政府表示正推動亞太經合組織(APEC)就自由貿易重要性達成聯合聲明草案,同時另行尋求關於人工智慧及應對人口變化的聲明共識。
三名亞太經合組織成員國外交官透露,在多年共識遞減後,他們對該論壇能否達成聯合聲明(至少在實質性措施方面)並不樂觀。
特朗普將在馬來西亞宣佈一系列貿易協議後抵達韓國。此前他在東盟峰會期間見證了泰國與柬埔寨擴大停火協議的簽署,並與日本經濟產業大臣高市早苗舉行會晤。
然而他提前離開APEC的行為,象徵性地將聚光燈讓給了習近平——這位中國領導人預計將出席週六的閉幕儀式,因中國將主辦明年論壇。
紐約Park Strategies公司分析師肖恩·金表示:“亞太經合組織並非最實質性的全球對話平臺,但特朗普不應將舞臺讓給習近平。我們需要向夥伴和盟友表明,我們始終與他們站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