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Andrea Shalal, David Shepardson and Arsheeya Bajwa 報導 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表示,美國將對進口半導體徵收約100%的關稅,但提出了一項重大豁免條款——該關稅不適用於在美國境內進行生產或已承諾在美國境內進行生產的企業。
此舉是特朗普努力將製造業帶回美國的舉措之一,而他在週三的講話與蘋果公司宣佈將在其本土市場額外投資1000億美元的聲明同步發佈。
對於像蘋果公司這樣已承諾在美國建廠的企業,“將不會收取任何費用,”他在橢圓形辦公室對記者表示。
然而,他警告稱,企業不應試圖逃避在美建廠的承諾。
“如果出於某種原因,你們說要建廠卻沒有建,那麼我們會回去核算,累計起來,並在日後向你們收取費用,你們必須支付,這是保證,”特朗普補充道。
然而,這些評論並非正式的關稅公告,關於全球企業和國家將如何受到影響,仍有許多不明確之處。
特朗普提及對晶片徵收100%關稅的提議,正值美國對數十個貿易夥伴的許多商品徵收10%至50%的關稅於週四生效之際。半導體和其他關鍵科技產品的關稅問題一直是美國國家安全調查的對象,調查結果預計將於8月中旬公佈。
特朗普週三的言論立即引發了相關國家和商業團體的強烈反應。
韓國首席貿易代表週四表示,主要晶片製造商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不會受到100%關稅的影響,且在華盛頓與首爾之間的貿易協議下,韓國將享有最優惠的半導體關稅待遇。
三星和SK海力士拒絕置評。
另一方面,菲律賓半導體行業協會會長丹·拉奇卡表示,特朗普的計畫將對該國造成“毀滅性打擊”。
作為全球晶片測試和封裝領域的重要參與者,馬來西亞貿易部長騰庫·紮夫魯爾·阿齊茲在議會警告稱,如果該國產品因關稅實施而失去競爭力,馬來西亞“將面臨失去美國這一主要市場的風險”。
適者生存
臺灣國家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劉欽慶週四對記者表示,臺灣企業已通過在美國建廠、收購擁有本地工廠的美國企業以及與美國晶片製造商合作等方式,應對潛在的晶片關稅。
臺灣晶片代工巨頭臺積電(TSMC)預計將相對不受影響,因其在美國設有工廠,因此關鍵客戶如英偉達(Nvidia)不太可能面臨美國製造晶片的關稅成本增加。
英偉達作為生產尖端人工智慧圖形處理單元的公司,也計畫在美國投資數百億美元。臺積電未立即回應置評請求,英偉達發言人拒絕置評。
“那些有能力在美國建廠的大型現金充裕公司將受益最大。這是大者生存的法則,”投資顧問公司Annex Wealth Management首席經濟學家布萊恩·雅各布森表示。
美國國會於2022年設立了527億美元的半導體製造與研發補貼計畫。拜登政府下的商務部去年說服了五家領先的半導體企業,將其晶片工廠設在美國,作為該計畫的一部分。
該部門表示,美國去年生產的半導體晶片占全球總量的約12%,而1990年這一比例為40%。
“美國在晶片生產領域投入了大量資金,因此該行業的很大一部分將獲得豁免,”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馬丁·喬爾澤姆帕表示。
他補充稱,中國中芯國際(SMIC)或華為生產的晶片可能不會獲得豁免,但指出這些公司生產的晶片進入美國市場後,大多被集成到在中國組裝的設備中。
“如果這些關稅不包含零部件關稅,可能不會產生太大影響,”他說。
歐盟表示,已同意對絕大多數歐盟出口商品(包括汽車、晶片和藥品)適用單一15%的關稅稅率。日本表示,美國已同意不對其晶片產品適用比其他國家更高的關稅稅率。
週四,亞洲晶片製造商的股價上漲,其中臺積電和三星分別上漲4.4%和2%。總部位於德克薩斯州的矽片製造商GlobalWafers股價大漲10%。
GlobalWafers表示,該公司已主動實施成本削減策略,並認為有機會保持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