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6月2日,美國內政部長道格·伯格姆在視察阿拉斯加州北坡普魯德霍灣油田期間宣佈,特朗普政府將重新開放阿拉斯加州2300萬英畝的國家石油儲備區(NPR-A),允許在該地區進行石油鑽探和礦產開發。
據央視新聞報導,伯格姆表示,拜登政府去年禁止在阿拉斯加國家石油儲備區的一半以上地區進行石油和天然氣鑽探,這超越了其許可權。
據《紐約時報》報導,伯格姆當天在與能源部長賴特、環境保護局署長澤爾丁共同訪問阿拉斯加期間指出,特朗普總統希望阿拉斯加輸油管道系統(TAPS,Trans-Alaska Pipeline System)每天輸送的石油量在現有基礎上“增加一倍”,同時在該地開發一個大型天然氣專案,成為一個規模大且利潤豐富的“雙子星”(big and beautiful twins)。
報導稱,來自日本、韓國和菲律賓等亞洲國家的政府官員與能源行業代表也參與了特朗普政府官員對阿拉斯加的訪問。根據目前的規劃,該專案不僅將為阿拉斯加居民提供天然氣,還將液化天然氣(LNG)出口至海外市場。
在6月1日於安克雷奇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伯格姆還指出,阿拉斯加在“太平洋崛起”的全球經濟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他強調:“阿拉斯加可以發揮巨大作用,我們必須讓聯邦政府讓路(取消之前的限制)。”
政策搖擺之地
美國前任總統拜登曾於2024年4月19日頒佈禁令,禁止阿拉斯加國家石油儲備區中約40%的區域進行化石燃料開發,此舉引起共和黨人的攻擊,認為他未能優先考慮美國的能源獨立,並推高了汽油價格。
而特朗普政府的能源團隊正在試圖扭轉拜登政府的限制。伯格姆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拜登政府的政策“削弱了美國的能源自給能力,在能源獨立的關鍵時刻阻礙了生產。”他強調,重新開放該地區“是在恢復平衡,使我們的能源未來重回正軌。”
根據美國能源情報署數據,截至2023年初,阿拉斯加已探明原油儲量接近34億桶,居全美第四。其中,阿拉斯加國家石油儲備區平均估計擁有8.95億桶原油儲量,以及52.8萬億立方英尺天然氣儲量。
這片面積達2300萬英畝的聯邦土地,最初於20世紀初設立,原為美國海軍緊急燃料供應基地。1976年,美國國會通過法律,授權對該地區進行商業開發,同時要求政府在能源開發、野生動物保護與環境管理之間保持平衡。
特朗普自重返白宮以來,一直以化石能源為政策核心,聲稱美國擁有地球上“最多的石油和天然氣”,應當加以利用以降低國內油價,並擴大出口。在競選期間,他提出“鑽探吧,寶貝,鑽探”(Drill, baby, drill)的口號,表示美國必須在全球能源格局中佔據主導地位。
保護與發展之爭
阿拉斯加國家石油儲備區位於安克雷奇以北約600英里處,該區域是美國面積最大、法律保護最為嚴格的聯邦自然保護地之一,生態環境極其敏感,是灰熊、北極熊、馴鹿、數千只候鳥和其他野生動物的重要棲息地。
今年年初,特朗普曾簽署行政令,允許在該地區生態敏感的北極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區進行鑽探。但該區的租賃拍賣無人投標,市場反應冷淡。
對於特朗普政府重新開發該地區的決策,眾多環保組織表達了強烈反對。阿拉斯加荒野聯盟(Alaska Wilderness League)執行董事克裏斯汀·米勒(Kristen Miller)在聲明中指出:“特朗普政府撤銷對西北極地區的保護措施,威脅到野生動物、當地社區和我們的氣候,而所有這些都是為了迎合採掘業。”
米勒表示,這些土地不僅是生物多樣性熱點,更是阿拉斯加原住民社區幾代人依賴的自給資源之地。“公眾曾為保護這些區域付出巨大努力,我們不會對這坐視不管。”
環保擔憂的背後,還有對氣候變化影響的警示。科學研究表明,燃燒化石燃料所排放的溫室氣體,是全球變暖的主要驅動力。阿拉斯加的升溫速度是全球平均水準的2到3倍,導致永久凍土加速融化、海冰消退,對原住民的捕魚、狩獵和採集等傳統生活方式造成嚴重衝擊。
但是另一方面,阿拉斯加州政府官網顯示,石油和天然氣行業是阿拉斯加經濟的最大組成部分,近85%的州財政收入來源於石油產業。據美聯社報導,在阿拉斯加原住民社區中,不少原住民領袖對特朗普推動在國家石油儲備區擴大鑽探、並開放北極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區(ANWR)進行石油開發的政策表示支持。
早在拜登政府宣佈禁止開發相關規定時,北極之聲(Voice of the Arctic Iñupiat)主席納格魯克·哈查雷克(Nagruk Harcharek)就曾在接受CNN採訪時指出,最終出臺的禁令“並未反映我們社區的真實意願”。他批評稱,這一決定將“影響阿拉斯加地區多年的發展,使我們的社區進一步陷入貧困。”這明顯與聯邦政府聲稱“為了幫助當地居民”出臺政策的初衷背道而馳。
來源:中國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