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David Lawder, Andrea Shalal and Timothy Aeppel 報導 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最新推遲關稅截止日期,為日本、韓國和歐盟等主要貿易夥伴帶來希望,認為仍有可能達成協議以減輕關稅負擔,同時讓南非等較小出口國感到困惑,並使企業對未來方向缺乏明確性。
特朗普致函14個國家,告知其擬議的關稅稅率為25%至40%,稱這是他對“互惠”關稅的“最後警告”,同時將原定於週三的截止日期推遲至8月1日。他在週二表示,這一日期是最終期限,並宣稱:“不會再延長。”
贸易专家和政府官员表示,此举反映了特朗普对贸易谈判的失望,因为事实证明,贸易谈判比他预期的 “90天达成90项协议” 更加漫长和复杂。
總統週二宣佈對進口銅徵收50%的關稅,並表示長期威脅的對半導體和制藥產品的關稅即將實施。他表示,他一直更傾向於簡單的關稅,而非冗長的貿易談判,後者往往涉及一些國家設定的紅線及其對美國讓步的要求。
日本首相石破茂則著眼於積極方面,表示日本政府將推進談判,以達成“既符合兩國利益又保護日本國家利益”的協議。
面對美國25%的普遍關稅,日本希望其依賴出口的汽車行業能從特朗普單獨實施的25%汽車關稅中獲得豁免。日本還拒絕了增加購買美國大米的訴求。
日本曾被視為達成協議的早期熱門候選國,但該國將於7月20日舉行參議院選舉,過多讓步可能危及石破茂領導的執政自由民主黨。
“這些國家並未妥協。他們沒有給他想要的,所以他加碼了威脅,”曾任美國商務部官員、現任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高級貿易顧問的威廉·萊因施表示。“他給出了一個新數字並延長了截止日期。”
韓國總統李在明上任不到一個月,也承諾將加緊談判以達成“互利結果”,但分析人士警告稱,他不會成為特朗普的“軟柿子”,也不會讓韓國在與日本的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
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斯蒂芬·米拉恩週二在接受福克斯新聞採訪時表示,只要各國做出特朗普認為值得的讓步,即使在本周結束前,也可能達成更多協議。
印度尤其接近達成協議,但南非、泰國和馬來西亞等較小國家的前景則不太明確,它們分別面臨30%、36%和25%的關稅。
南非總統西裏爾·拉馬福薩對特朗普提出的30%關稅率提出異議,稱其與南非平均7.6%的關稅率不符。但他指示談判代表“緊急與特朗普團隊就南非方面於5月20日提交的框架協議展開磋商”。
特朗普政府的談判時間可能被與歐盟等更大夥伴的談判所佔用,歐盟並未收到警告信,其規定的20%關稅稅率也未發生變化,該稅率是10%基準稅率的兩倍。
熟悉歐盟談判的消息人士向路透社透露,協議可能包含對飛機及零部件、醫療設備和酒精飲料的豁免條款。他們表示,歐盟還希望某些汽車製造商以低於25%汽車關稅的稅率向美國出口。
此類協議將類似於與英國達成的框架協議,該協議包含對汽車、鋼鐵和飛機發動機的豁免條款。
最後的壓制。
在四月初宣佈對全球徵收11%至50%的”解放日”關稅後,特朗普在債券市場動盪的情況下迅速將大多數國家的關稅回調至10%,以便為降低外國關稅和貿易壁壘的談判爭取時間。
另一位前美國商務部官員瑞安·馬傑羅斯表示,特朗普三個月的暫停並沒有產生預期的效果,現在總統正尋求最大化他的談判籌碼。
身為華盛頓金斯與斯波爾丁律師事務所合夥人的馬傑羅斯說:”他們要試探壓力,看看能走多遠,尤其是面對那些談判沒有任何進展的國家。”
穩定的市場和強勁的經濟數據給了特朗普一些迴旋的餘地,但時間緊迫,”談判的細節越多,就越艱難,”他補充道。
對於那些試圖跟隨特朗普關稅步伐的企業而言,截止日期的延長並沒有帶來任何寬慰。高管們表示,關稅形勢的迅速變化使決策陷入癱瘓,因為他們需要調整供應鏈和成本結構,以避免因關稅引起的價格上漲。
胡貝圖斯表示:”沒有一家公司能真正為此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