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結果出爐、德國政府垮臺之際,表現滯後的歐洲經濟正站在十字路口。
《華爾街日報》分析文章指出,華爾街的判斷很明確:特朗普(Donald Trump)再次當選美國總統很可能會給依賴出口的歐盟帶來打擊,歐盟正在艱難應對經濟增長停滯和不斷加劇的政治危機。
自上周三(美國大選日次日)以來,標普500指數累計上漲了3.7%。與此同時,歐洲斯托克50指數和英國富時100指數雙雙下跌。市值縮水最多的公司包括維斯塔斯等清潔能源公司、寶馬等汽車製造商、雀巢和聯合利華等消費品公司以及羅氏等藥品銷售商。這些公司都向美國銷售大量產品。
美國是歐盟和德國最大的商品出口市場,藥品、機械和汽車位居出口榜首。當選總統特朗普在競選期間曾提議對所有進口商品全面徵收10%-20%的關稅。智庫德國經濟研究所估計,到2028年,此類措施可能導致德國經濟規模比正常情況下縮減1.2%至1.4%。
由於無法獲得俄羅斯廉價能源、歐洲加入電動汽車革命的延遲,歐盟出口機器的核心陷入了困境。
大眾汽車(Volkswagen)上月底宣佈將在德國關閉至少三家工廠。根據FactSet的數據,美國客戶在大眾汽車總銷量中占到18%,與德國市場占比大致相同。
一些歐盟企業已經採取了應對措施,通過在美國設廠來降低潛在關稅的影響。寶馬、大眾汽車和梅賽德斯-賓士等汽車製造商在美國設有工廠,空中客車、西門子和巴斯夫等製造商也從美國國內為美國市場提供服務。儘管如此,建立可以滿足所有類型美國需求的產能仍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歐盟選擇安撫
歐盟領導人上周對特朗普採取了安撫的語氣,暗示有可能實現更友好的最終結果,類似2018年的美加墨貿易協定。
15年來,由27個國家組成的歐盟步履蹣跚,在2010年代的債務危機和2020年的新冠疫情期間,歐盟推動了足以避免其痛苦解體的政治變革,但力度從未足以真正提振其經濟。
法國總統馬克龍和德國總理朔爾茨試圖改變路線的努力以癱瘓告終。上周,朔爾茨領導的聯合政府垮臺,此前數年,該聯盟中支持緊縮政策的成員一直阻撓通過公共支出刺激本土產業。
然而,特朗普第一個總統任期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歐洲對一致產業戰略的支持。從長期來看,歐洲股市看漲的理由是,特朗普2.0將成為進一步轉型的催化劑。
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Mario Draghi)在今年9月發佈的一份報告中敦促減少繁文縟節,主張對關鍵行業提供政府扶持,並在適當情況下提高關稅。所有這些都得到了歐盟官員的支持。
在小範圍內,歐洲產業政策的推動力已經在發揮作用。BAE Systems、萊茵金屬和泰雷茲集團等歐洲防務承包商的股價已經上漲,因為預計美國減少對歐洲的軍事介入將迫使歐洲各國政府依靠自身的能力。到2030年,歐盟希望成員國將50%或更多的採購預算用於歐洲承包商。
來源:中國國際財聞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