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Dave Sherwood and Alien Fernandez 報導 哈瓦那大學教授達妮埃拉·文圖拉截獲了一只遷徙鳥。
在哈瓦那植物園的森林小徑上,她拉緊的網顫抖著。一只貓鳥——一只穿著灰色衣服,戴著黑色帽子的鳥——被她從幾乎看不見的網中拽了出來,猛烈地拍打著翅膀,但最終還是屈服了。
文圖拉向她的學生們喊來觀察結果,學生們在旁邊做著記錄——物種、體重、鳥的體脂估計值。這些都是一個專案的新數據點,該專案旨在揭開來自美國和加拿大的候鳥如何以及在哪里在古巴過冬的謎團。
文圖拉在接受採訪時說:”我們對它們在(北美)繁殖區的生態瞭解很多,但對它們在越冬區的情況卻知之甚少。”
幫助組織這項研究的鳥類學家穆吉卡說,問題的部分原因在於政治。
美國冷戰時期的封鎖限制了這個加勒比島國的貿易和金融交易,長期以來使美國和古巴之間的合作變得複雜,甚至在科學領域也是如此。穆吉卡說,鳥類對此無動於衷。
“鳥類不理解禁運或地理邊界,它們進入我們的國家不需要簽證。”她說。我希望有一天兩國關係恢復正常,我們可以在(美國和古巴)之間開展聯合專案。
穆吉卡和馬丁·阿科斯塔是古巴鳥類學家的先驅,他們說,在加拿大環境與氣候變化部的合作下,這個專案預示著可能實現的目標。
加拿大和古巴的合作夥伴共同安裝了一個無線電遙測天線——這是古巴在一個名為 MOTUS 的國際跟蹤專案下安裝的第一個天線,該天線可以跟蹤在北美其他地區被貼上無線電標籤的鳥類。
該天線最近在古巴探測到了一只小史文遜鶇,它是在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首次被標記的,飛行距離達 5,000 公里(3,100 英里)。
阿科斯塔說:”我們從未想過我們會達到現在這樣的先進水準。”
穆吉卡和阿科斯塔回憶起他們職業生涯中的艱苦歲月——穆吉卡說,幾十年前,她在古巴從事研究工作時體重減輕了 70 磅(32 公斤),當時古巴食物匱乏。
即使在今天,後勤仍然是個問題。在最近的一個早晨,科學家們那輛用了 20 年的皮卡車需要推著啟動。
不過,團隊還是會慶祝小的勝利。
據文圖拉的數據顯示,這只被困在霧網中的貓鳥早在去年11月就在同一地點被捕獲,並貼上了識別腿帶。據她介紹,在接下來的三個月裏,貓鳥的身體脂肪增加了,這是在它即將穿越墨西哥灣向北遷徙之前發生的。
她說:“想想看,這些不到10克(0.35盎司)的小鳥,能夠漂洋過海,然後回來並且存活下來,真是太了不起了。”“這讓我感到很慚愧……想想其他生物也能夠完成這些壯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