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Sabine Siebold and Yuliia Dysa 報導 烏克蘭7月11日敦促北約盟國取消對其使用遠程武器打擊俄羅斯境內目標的限制,稱這將“改變”烏克蘭與莫斯科的戰爭,而中國則抨擊北約對其支持俄羅斯的批評是有偏見和惡意的。
北約成員國7月10日在華盛頓舉行的一次峰會上發表了支持烏克蘭的聲明,承諾提供更多援助,並保證支持烏克蘭加入北約的“不可逆轉的道路”。
北約秘書長延斯·斯托爾滕貝格在32個北約成員國於華盛頓舉行的為期三天的會議結束後在新聞發佈會上說:“在這次峰會上,我們正在扭轉局面,為烏克蘭的勝利奠定基礎。”
“今天,我們向莫斯科發出了一個強烈的團結和決心的資訊,那就是暴力和恐嚇不會有好結果,烏克蘭現在可以長期依靠北約”。
在7月11日的峰會接近尾聲時,美國總統喬·拜登錯誤地將烏克蘭總統沃洛德梅爾·澤連斯基稱為 “普京總統”,隨後他糾正了自己的錯誤,這很可能會給要求他退出2024年總統競選的呼聲火上澆油。
在不久之後的新聞發佈會上,拜登又出現了口誤,把副總統卡馬拉·哈裏斯說成了 “副總統特朗普”。
澤連斯基早些時候呼籲盟國保持對烏克蘭的統一支持,並表示必須迅速提供新的援助。
他說:“如果我們想獲勝,如果我們想取得勝利,拯救我們的國家並保衛它,我們就必須取消所有限制。”
澤連斯基的內閣首腦安德烈·葉爾馬克在一個公共論壇上說,俄羅斯對其武器的使用沒有任何限制,如果烏克蘭的盟國能取消對其向烏克蘭提供的武器的使用限制,那將“真正改變遊戲規則”。
北約成員國對烏克蘭如何使用它們捐贈的武器採取了不同的態度。一些北約成員國明確表示基輔可以使用這些武器打擊俄羅斯境內的目標,而美國則採取了更狹隘的態度,只允許在俄羅斯邊界內使用其武器打擊支持俄羅斯在烏克蘭軍事行動的目標。
拜登在新聞發佈會上說,美國允許澤連斯基在俄羅斯境內有限度地使用美國武器。
“如果他有能力打擊莫斯科,打擊克里姆林宮,這有意義嗎?沒有意義。”他補充道。
拜登說,他和美國軍方及情報官員“每天都在決定他們應該在多大程度上介入”。這是合乎邏輯的做法”。
美國及其盟國利用本周的峰會,試圖在他們認為來自俄羅斯和中國對歐洲的威脅日益加劇的情況下表現出團結。
然而,北約成員國匈牙利在北約成員國與所謂印太四國(澳大利亞、日本、新西蘭和韓國)夥伴舉行會議之前表示,匈牙利不希望北約成為一個 “反華 “集團,也不會支持北約這樣做。
匈牙利外交部長彼得·齊雅爾也告訴匈牙利國家電視臺,烏克蘭加入北約將削弱北約的團結。
匈牙利總理維克托·歐爾班在過去兩周中突然訪問了基輔、莫斯科和北京,自稱是 “和平使命”,這激怒了北約其他成員國。據三位知情人士透露,他和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唐納德·特朗普將在特朗普佛羅里達州的家中會面。
歐爾班在莫斯科與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的會面尤其激怒了一些北約盟友,他們說這次訪問使普京對俄羅斯自2022年入侵以來奪取的烏克蘭領土的主張合法化。
拜登的國家安全顧問傑克·沙利文在一個公共論壇上表示,他不會猜測歐爾班的莫斯科之行是否與拜登在11月美國大選中的競爭對手特朗普進行了協調,但他表示,烏克蘭人對任何在沒有他們參與的情況下談判和平協議的努力都抱有嚴重的疑慮。
他說:“因此,未經烏克蘭同意或支持而採取的任何冒險行動都不符合我們的政策,不符合美國的外交政策。”
來自中國的憤怒言論
7月11日的北約宣言對中國措辭尖銳,稱中國是俄羅斯烏克蘭戰爭的 “決定性助推者”,並稱中國政府繼續對歐洲和安全構成系統性挑戰。
中國外交部稱該宣言有失偏頗,”挑撥離間”,中國駐歐盟使團稱其 “充滿冷戰思維和好戰言論,涉華內容充滿挑釁、謊言、煽動和抹黑”。
斯托爾滕貝格在新聞發佈會上回顧了宣言中的措辭,稱 “中國不能繼續為歐洲最大的軍事衝突火上澆油,否則會影響北京的利益和聲譽”。
中國多次抨擊北約的批評,並警告北約不要向印度洋-太平洋地區擴張。
團結一致
美國總統大選可能導致華盛頓對烏克蘭和北約的支持發生急劇變化,這種擔憂一直籠罩著華盛頓會議。
特朗普過去曾質疑北約的價值,並向國會共和黨人施壓,阻止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後來又改弦更張,他聲稱,如果他是總統,烏克蘭就不會受到攻擊。他列舉了自己 “與普京總統的良好關係”。
拜登在6月27日與特朗普的辯論中表現不佳,公眾支持率較低,這讓人們對他的精神狀況是否適合再次參選產生了新的懷疑,13名民主黨國會議員和一名民主黨參議員呼籲他讓位。
澤連斯基7月10日在華盛頓會見了共和黨和民主黨議員。他希望在特朗普連任的情況下鞏固與美國兩黨議員的關係。
北約發表聲明稱,盟國將在明年內向烏克蘭提供至少400億歐元(430億美元)的軍事援助,但他們沒有做出斯托爾滕貝格所尋求的多年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