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體上根據《漢書·地理志》記載繪製的漢代郡國地圖,《漢書·地理志》包括上、下兩分卷,是班固新制的古代歷史地理之傑作。《漢書·地理志》由三部分組成,卷首收錄古代地理名著《禹貢》和《職方》二篇,這是對前代沿革的簡單交待;卷末有劉向的《域分》和朱贛的《風俗》,作為附錄;中間是主體部分,是班固的創作,這部分以記述疆域政區的建制為主,為地理學著作開創了一種新的體制,即疆域地理志。作者根據漢平帝元始二年(西元2年)的建制,以疆域政區為綱,依次敘述了103個郡國及所轄的1587個縣、道、邑、侯國的建置沿革。在郡國項下,都記有戶口數字,把這些數字加起來,就能得出漢平帝二年的全國人口數為59594978人,這個數字雖不能說十分準確,但它卻是當時全國各郡縣戶口數匯總而成的,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同時,這也是最早的提供全國人口數字的一部史書。在縣、道、邑、侯國的項下,則根據地區特點,分別選擇有關山川河流、礦藏、物產、經濟發展和民情風俗等等,各郡寫法體例一致,便於對比、查找,為現在研究歷史地理,提供了寶貴的史料。
注:1.西河郡各縣除了少數有確切遺址外,其他各縣位置方位皆不明。2.州刺史部駐地前期並不固定,有的州沒有刺史駐地,用三道同心圓標示。3.少部分郡國由於設立時間較短,後期併入其他郡故不標示,如益州沈黎郡、汶川郡、幽州帶方郡、真番郡、臨屯郡等。4.部分中原地區縣治所在地,今地名多為古城村、故城鎮、固城村、顧城鎮,故地址較為準確。極少部分縣治所在地今地名仍沿用漢代地名,其他縣治所在地位置並不十分確定可能錯誤較多。
地圖示例:◎為郡治所在,○為縣治所在地,▶旗幟為本郡都尉所在地,X為亭障關隘等軍事要地。
提醒:本圖為自娛自樂的地圖,錯誤較多,並不具有真實參考價值。
來源:觀滄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