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與實現”雙碳”目標的背景下,氣候投融資已成為推動經濟綠色轉型的核心引擎。6月24日,浦東新區氣候投融資推介會暨綠色低碳技術賦能與氣候金融創新論壇順利舉辦。
會上,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理事、氣候投融資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孫軼颋表示,發展氣候投融資需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有機結合,通過引導性和激勵性的協同政策舉措,充分有效發揮市場優化資源配置的作用,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他建議,上海浦東新區氣候投融資工作要聚焦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綠色低碳技術創新。
浦東新區是全國首批氣候投融資試點之一。2024年8月,浦東新區制定了《上海市浦東新區氣候投融資專案庫暫行管理辦法》和《上海市浦東新區氣候投融資專案入庫評價實施意見(試行)》,並於9月12日上線發佈。這兩份檔的出臺,標誌著浦東新區氣候投融資試點的系統佈局已經形成,為試點工作提供了明確的制度保障。
2025年5月28日,生態環境部等15部門聯合印發的《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標準體系建設方案》將氣候投融資納入減緩氣候變化的有效市場化機制之一,進一步凸顯了其在國家氣候戰略中的重要地位。
據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以下簡稱“上海環交所”)副總經理李瑾介紹,截至2025年6月15日,浦東新區氣候投融資試點服務平臺已納入81個專案,總投資額超過百億元。
作為試點的重要支撐單位,上海環交所全程參與了專案庫的標準制定、入庫審核和績效管理。此外,上海環交所還聯合中金公司發佈了“中金-上海環交所低碳轉型投資策略”,將ESG評價與低碳轉型指標相結合,為市場提供了創新的金融工具。
在碳金融產品創新方面,上海環交所聯合上海期貨交易所編制的“上海碳價格指數”於2024年12月19日正式發佈,成為碳市場的“風向標”。該指數通過每日發佈,為企業和金融機構提供了透明的價格信號,助力碳資產管理和氣候投融資決策。
截至2025年6月20日,上海碳市場所有現貨品種累計成交2.54億噸,成交金額48.77億元。
技術創新是氣候投融資的重要支撐,浦東機場濕垃圾處置中心是氣候投融資試點中的典型案例。該專案由上海巷西環境科技有限公司運營,採用“微生物+人工智慧”技術,實現了濕垃圾就地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該公司總經理陳龍表示,浦東機場濕垃圾處置中心日處理量達30噸,自2023年6月運行以來累計處理超過2萬噸濕垃圾,年碳減排2200噸,節約成本400萬元。
國際能源署預測,到2050年全球需要投資110萬億美元以落實《巴黎協定》目標。在這一背景下,氣候投融資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孫軼颋指出,未來需著力提升氣候投融資專案品質和加強產融對接,積極推動形成有利於氣候投融資發展的機制和環境,同時進一步加強氣候投融資的機構和人才隊伍建設,深化氣候投融資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來源:中國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