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David Ljunggren 報導 歐盟對中國製造的電動汽車徵收額外關稅的措施預計將於7月4日生效,一些汽車製造商已決定採取反制措施。
到目前為止,特斯拉是唯一一家宣佈漲價計畫的汽車製造商,但分析師預計,其他在中國生產的製造商也會將部分額外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以下是汽車製造商對關稅的回應:
比亞迪
接近中國汽車製造商的消息人士告訴記者,在目前10%的關稅基礎上,中國汽車製造商將面臨17.4%的最低關稅漲幅,該公司尚未決定是否對在歐盟銷售的電動汽車漲價。
消息人士補充說,在 7 月 4 日臨時關稅生效之前,不會有任何決定。
奇瑞汽車
中國汽車製造商表示,計畫通過與西班牙電動汽車公司(EV Motors)成立合資企業,在西班牙生產電動汽車,這將有助於抵消歐盟對進口汽車徵收的關稅。
奇瑞汽車公司副總裁 Charlie Zhang 說,位於巴賽隆納的生產基地預計將於今年年底投產。
張先生補充說,該生產基地的規模不足以滿足汽車製造商在歐洲的中長期計畫,公司正在尋找第二個生產基地。
波蘭
在公佈第一季度運營虧損後,這家由中國吉利控股的瑞典汽車製造商表示,需要採取 “緩解措施 “來抵消關稅和汽車價格壓力。
公司發言人補充說,這些措施可能包括降低整個供應鏈的成本,但不會進一步裁員。
上汽集團
與比亞迪類似,中國汽車製造商的子公司名爵尚未決定是否提高在歐盟銷售的電動汽車的價格,接近該公司的消息人士告訴記者。在目前 10%的關稅基礎上,名爵還將面臨 38.1% 的關稅。
特斯拉公司
該汽車製造商計畫提高 Model 3 的價格,以彌補關稅導致的歐洲邊境成本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