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Alison Withers 報導 全球變暖正以超出預期的速度突破危險閾值,全球珊瑚礁正面臨幾乎不可逆的死亡危機。科學家週一指出,這標誌著氣候驅動的生態系統崩潰首次觸及“臨界點”。
這份由全球160名研究人員撰寫的《全球臨界點報告》綜合了突破性科學成果,估算了不可逆轉的臨界點。報告發佈之際,距離今年在巴西亞馬遜雨林邊緣舉行的COP30氣候峰會僅剩數周。
報告指出,基於當前森林砍伐速度,一旦全球平均氣溫升幅突破1.5攝氏度,亞馬遜雨林系統將面臨崩潰風險,該預測將亞馬遜崩潰臨界點下調。
若氣溫持續攀升,另一重大隱患是可能破壞被稱為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AMOC)的海洋主流。該環流對維持北歐溫和冬季至關重要。
報告首席作者、埃克塞特大學環境科學家蒂姆·倫頓表示:“可悲的是,氣候和生物圈的部分區域正經曆急速變化。”
積極跡象
倫頓指出,在淘汰導致氣候變化的主因——化石燃料方面已現積極信號。非營利智庫Ember數據顯示,今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首次超越煤炭發電量。
“我們不願僅陷入創傷與無力感,”倫頓強調,“人類仍掌握著主動權。”
科學家們在11月COP30氣候大會上呼籲各國共同降低導致氣候變暖的碳排放。
聯合國和歐盟科學機構數據顯示,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準已升高1.3-1.4攝氏度(2.3至2.5華氏度),自然界變化之迅猛令科學家震驚。
有記錄以來最熱年份
過去兩年創下地球有記錄以來最熱紀錄,海洋熱浪導致全球84%的珊瑚礁遭受白化甚至死亡威脅。珊瑚礁維繫著約四分之一的海洋生物。
科學家指出,要使珊瑚礁恢復,全球必須大幅加強氣候行動,將升溫幅度控制在僅比工業革命前平均溫度高1攝氏度的水準。
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氣候科學中心高級科學家佩普·卡納德爾表示:“新報告明確指出,氣候變化的負面影響正逐年擴大,其範圍和程度持續加劇。”
根據各國現有政策,本世紀全球氣溫升幅預計將達3.1攝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