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報導 近年來,以美國遊客為主導的旅遊熱潮正在重塑南歐經濟格局。曾經因主權債務危機而陷入停滯的葡萄牙、西班牙、希臘和義大利等國,如今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旅遊業繁榮,成為歐洲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以葡萄牙為例,2023年該國GDP增長8.2%,稅收收入較疫情前增加20%。首都里斯本的旅遊業占當地經濟產出的五分之一,提供四分之一的就業崗位。美國遊客已超過西班牙遊客,成為葡萄牙最大的外國遊客來源。
這一趨勢部分源於2010年代的歐債危機。為提高競爭力,南歐國家壓低工資水準,使旅遊業成本大幅降低。同時,葡萄牙航空公司私有化後大幅增加了直飛美國的航班,為美國遊客赴歐開闢了便利通道。
另一方面,加息帶來的強美元和疫情後的美國經濟的強勁復蘇,讓數百萬原本只有國內旅遊預算的美國人,有能力實現一場奢華的歐洲度假。衡量美元對六種主要貨幣的美元指數,過去三年上漲15%,美元的海外購買力變得更高,使美國人海外度假的成本下降。
據富國銀行此前測算,在2014年至2015年期間一個類似的美元強勢週期,旅遊進口(美國人海外度假)增長了約11億美元,而旅遊出口(即外國人到美國度假)幾乎沒有變化。
然而,旅遊業繁榮也給歐洲帶來了挑戰。房租和生活成本快速上漲,擠壓了本地居民的生存空間。里斯本一居室公寓月租已達1200歐元,而普通員工稅後月薪僅1000歐元左右。
更深層的憂慮在於,過度依賴旅遊業可能阻礙經濟向高附加值產業轉型。一些經濟學家警告,旅遊業的強勢可能擠佔資本和勞動力,阻礙製造業和科技產業的發展。
面對這些挑戰,南歐各國政府正在採取措施。里斯本市長莫埃達斯表示,將加強對短租市場的管控,同時利用旅遊業優勢發展文化和科技產業。雅典市長杜卡斯則計畫延長旅遊季,吸引高消費遊客。
儘管如此,旅遊業帶來的經濟紅利仍然難以抗拒。正如一位酒店老闆對媒體所言:
如果美國人不來里斯本,我們就無法保持現有的價格水準,因為歐洲人沒有那麼多錢。
來源:中國華爾街見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