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Tim Reid, Courtney Rozen, Nathan Layne and James Oliphant 報導 查理·柯克遇襲的血腥視頻在社交媒體瘋傳,使這位活動家的死亡成為刻骨銘心的時刻,迫使年輕一代美國人直面一位與他們年齡相仿的知名政治領袖在公眾場合遇害的現實。
現年31歲的柯克是保守派政治宣導組織“美國轉捩點”的聯合創始人,也是特朗普總統的堅定盟友。上周三在猶他州奧勒姆市一場校園活動中,他遭遠距離槍擊身亡。特朗普表示嫌疑人已被拘留。
年輕保守派哀悼這位同道中人——他始終活躍於社交媒體和電視螢屏,不斷重申保守派理念。週四接受採訪的部分年輕自由派人士也對柯克淪為槍支暴力受害者表示惋惜。
“無論他是誰、持何種信念,都不該以這種方式遇害。他確實享有憲法第一修正案保障的言論自由權,”華盛頓特區歷史悠久的黑人院校霍華德大學20歲學生阿瑪·巴福爾表示。
Z世代與直播文化
對柯克之死的哀悼情緒並未在Z世代乃至其他年齡層形成共識。部分網路自由派人士對其表示冷淡,因其曾支持擁槍權,且時常發表針對女性與跨性別群體的煽動性言論。
但巴福坦言自己雖不認同柯克的政治立場,仍為其遇害感到“心碎”。
聖母大學研究社交媒體演算法的教授蒂姆·韋寧格指出,20多歲的美國人往往通過播客和直播視頻而非電視獲取新聞事件。
特朗普曾讚譽柯克成功動員年輕選民和有色人種選民支持其2024年勝選競選活動。柯克在X平臺擁有逾500萬粉絲,並主持著熱門播客及廣播節目《查理·柯克秀》。
他在TikTok平臺同樣擁有數百萬粉絲。皮尤研究中心去年調查顯示,約39%的30歲以下成年人定期通過該視頻平臺獲取新聞。
溫寧格指出,柯克通過發佈與大學生辯論的粗剪短視頻吸引關注,這種真實感令粉絲覺得他“非常接地氣”。
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研究政治傳播與社交媒體的教授約瑟芬·盧基托指出,此次槍擊事件的傳播速度遠超以往新聞事件,因為目擊者從多角度拍攝視頻並上傳至視頻平臺。
霍華德大學另一名21歲學生埃文德·托馬斯雖不認同柯克的政治立場,但常在TikTok上觀看其內容。他表示通過群聊中朋友分享的視頻得知柯克遇害消息。他稱自己在槍擊事件發生後30分鐘內就觀看了該視頻。
“無論你持何種政治觀點,都不該為此付出生命代價,”托馬斯表示,“這些人並非邪惡之徒。查理·柯克並未做任何該死的事。”
校園悼念活動
耶魯大學共和黨學生會主席馬努·安帕拉甘表示,儘管不認同柯克的所有觀點,但他欽佩柯克與政治對手展開公開辯論的勇氣。安帕拉甘曾與民主黨學生會主席在《耶魯每日新聞》聯合撰文譴責槍擊事件。
“我認為雙方都應努力提升對話和辯論中的尊重度與文明度,”安帕拉甘強調。
2024年10月路透社/益普索民調顯示,絕大多數18-29歲受訪者反對“本黨成員為達成政治目標訴諸暴力可被接受”的觀點,僅6%認同該說法。
全美高校學生紛紛悼念遇害活動家。俄克拉荷馬大學學生用鮮花和柯克照片搭建紀念牆。在德克薩斯農工大學科利奇站校區,“美國轉捩點”學生分會組織了守夜活動。
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大四學生喬什·邁克爾上課時,在兄弟會群聊中看到柯克遭槍擊的消息。得知柯克身亡後,他和朋友們在兄弟會宿舍掛起“為柯克家族祈禱”的標語。
“所有人都陷入極度悲痛,”他在電話中說道。
年輕共和黨人與民主黨人團結起來
有跡象表明,這起事件讓年輕黨派成員團結在了一起。柯克遇害數小時內,康涅狄格州青年共和黨人與青年民主黨人發表聯合聲明,稱槍擊事件“不可接受”。
25歲的青年民主黨主席艾倫·坎寧安表示,他立即將柯克遇害視為國家的“動盪時刻”,隨即致電共和黨同行,對方當即同意共同發聲。
坎寧安向路透社表示:“可以百分之百肯定地說,他對年輕人——尤其是年輕政治活動者——產生了巨大影響,因此我認為我們雙方共同發聲尤為重要。”
青年共和黨主席帕特裏克·伯蘭德指出,柯克是激發Z世代投身政治的催化劑。“我認識許多人正是因看到他在網路或校園的討論才開始關注政治。”這位25歲的青年領袖在民主黨同行提議發表聯合聲明時毫不猶豫地應允。
“當他們攻擊查理時,幾乎是在攻擊公開辯論和自由表達的核心理念,”他強調,“這是任何陣營都無法容忍的。我相信理性終將占上風,更積極的資訊終將突破重圍。”
霍華德大學學生托馬斯則持更悲觀態度。他將保守派對柯克之死的憤怒,比作2020年明尼阿波利斯員警謀殺喬治·弗洛伊德時左翼群體的憤慨。
“我認為這種對立永無止境,”他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