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5月27日,東盟宣佈包括統一貿易標準和加強金融一體化在內的戰略規劃,旨在讓東盟成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體。
據記者報導,第46屆東盟峰會26日至27日在輪值主席國馬來西亞首都吉隆玻舉行。今年峰會的主題為“包容性和可持續性”,聚焦加強區域一體化和提升抵禦貿易風險的能力。峰會通過了《東盟共同體願景2045》併發表“吉隆玻宣言”,為東盟未來20年發展提供指導性意見和規劃。27日,東盟-中國-海合會峰會聯合聲明發佈。
峰會上,東盟領導人一致同意,成員國與美國達成的任何貿易關稅雙邊協議都不應損害其他成員國的經濟利益。
“過往方式已無法滿足需求”
據路透社27日報道,東盟最新推出的5年戰略規劃內容長達41頁,面向10個成員國,呼籲增加區域貿易、促進企業與人員的自由流動、提高透明度和監管實踐,並推動可持續的採礦、工業和農業政策,以吸引外國投資。
“對這個高度動態的經濟區域來說,按照過往的方式繼續運作,已無法滿足需求。”該規劃寫道,“要使東盟在2045年成為全球第四大經濟體,區域內國家需要加深經濟融合,並提升應對多重挑戰的靈活性。”
規劃檔還說,東盟經濟一體化面臨多項挑戰,包括地緣政治緊張、貿易變化、技術轉型、氣候變化影響以及人口結構變化。東盟國家必須深化經濟一體化,追求能源安全,提升交通互聯互通,並強化供應鏈。
規劃提出了八大目標:加強東盟內部貨物貿易;使東盟成為有吸引力的投資目的地;強化區域服務業的整合與競爭力;深化金融整合與包容性;便利企業和人員流動;提振新的競爭力來源;提升透明度、良好治理與監管實踐;推動標準與技術規範的協調統一、改善營商環境,並加強跨境貿易與投資活動中的治理品質。
東盟1967年成立,在2015年確立組建經濟共同體,旨在整合各國經濟並提升東南亞在全球中的地位。然而,在東盟成員國經濟增長迅速、東盟國內生產總值2023年已達3.8萬億美元的情況下,東盟一體化仍顯得進展緩慢,成員國之間在經濟規模、政治制度、人口數量和發展水準等方面差異巨大,且沒有中央權威機構來確保成員國遵守東盟協議和倡議。此外,東盟未設立專門的數據收集機構,實績評估機制欠缺。
在新的戰略規劃中,東盟經濟共同體理事會(ASEAN’s Economic Community Council)將負責實施各項戰略,而東盟秘書處將監督落實情況。
經濟話題之外,東盟仍有一些政治議題引起內外關注。峰會上,東盟呼籲緬甸持續延長停火,並在全國範圍內擴大停火。
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表示,東帝汶將在10月的東盟峰會上正式成為第11個成員國。不過,東帝汶仍須在經濟領域完成一到兩個條件,以便順利成為正式成員。此外,印尼總統普拉博沃提議巴布亞新幾內亞以新成員身份加入東盟。
共同應對美國關稅
安瓦爾26日在峰會上說,東南亞國家將結成共同陣線,共同應對包括美國關稅、緬甸衝突等挑戰。他還說,東盟已成立了一個工作組,協調應對美國關稅的措施,並與一些成員國開展雙邊談判。
東南亞地區依賴對美國的出口,因此尤其受到特朗普政府關稅政策的衝擊。如果減稅談判失敗,其中6個國家將在今年7月面臨32%至49%的關稅。
東盟已經表示,今年不會對美國徵收報復性關稅。儘管東盟成員國口頭同意以集團形式處理美國關稅問題,但包括越南、印尼、柬埔寨在內的多個成員國已開始自行和美國展開貿易雙邊談判。
據路透社報導,東盟領導人27日在峰會上達成共識,各成員國與美國就貿易關稅進行的任何雙邊協議,均不應損害其他成員國的經濟利益。
“在進行雙邊談判的同時……東盟內部達成共識,認為應有某種理解,即決策不應以其他國家為代價。”安瓦爾說。安瓦爾還已致信特朗普,要求就關稅問題舉行東盟-美國會議。
安瓦爾27日還表示,東盟必須與美國保持建設性合作。“尤其是馬來西亞在半導體領域扮演樞紐角色,超過60%的出口流向美國,因此與美國維持良好關係極為重要。”他說。
作為全球半導體產業的關鍵一環,馬來西亞致力於打造高端晶片,但特朗普混亂的貿易政策可能會破壞這一計畫。安瓦爾上周在吉隆玻對記者說,馬來西亞在貿易和投資方面嚴重依賴美國,但他無法接受華盛頓方面指手畫腳地左右其他國家立場的傾向,“你必須讓各國自己決定。”
來源:中國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