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Rozanna Latiff 報導 東南亞國家聯盟將於本週末舉辦峰會,接待各國領導人。此次峰會將與中美關鍵貿易談判同期舉行,並成為美國總統特朗普亞洲之行的首站。
東盟將在馬來西亞首都舉行的年度會議上,在應對特朗普全球關稅攻勢影響的同時,推動貿易多邊主義並深化與新夥伴的聯繫。
特朗普將於周日抵達吉隆玻,開啟為期五天的馬來西亞、日本和韓國之行,旨在提升其外交聲望。與此同時,中美官員正努力避免貿易戰升級,為下周特朗普在韓國與習近平主席的會晤鋪路。
東盟峰會主要與會者
各國領導人將於周日齊聚一堂,隨後將與特朗普、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巴西總統路易斯·伊納西奧·盧拉·達席爾瓦、南非總統西裏爾·拉馬福薩以及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等夥伴舉行會晤。
東道主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易蔔拉欣週三表示:“這標誌著馬來西亞和東盟在拓展與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區外交貿易關係方面邁出了新的戰略步伐。”
周日,東盟將正式接納東帝汶成為第11個成員國。該組織其他成員包括汶萊、柬埔寨、印尼、老撾、緬甸、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和越南。
這個通常被稱為東帝汶的國家加入東盟,被視為這個全球最貧困國家之一的政治勝利,但分析人士稱其經濟效益仍不確定。
特朗普將見證泰柬停火協議
儘管東盟內部爭端持續考驗其團結,該組織仍在推進區域外聯。
今年七月,泰國與柬埔寨邊境緊張局勢升級為持續五天的致命衝突,造成數十人死亡,約30萬人被迫臨時遷離,這是兩國近代史上最激烈的交火。
在特朗普向兩國領導人發出果斷呼籲的協助下,馬來西亞於7月28日促成初步停火。
泰國國防部長納塔蓬·納克帕尼特本周表示,兩國在更廣泛的停火協議上取得“實質性進展”,該協議要求雙方清除邊境所有地雷和重型火炮。
馬來西亞官員稱,該協議預計將於周日在特朗普見證下簽署。
緬甸問題分歧
然而,東盟在如何結束2021年軍事政變引發的緬甸致命內戰問題上仍存在分歧。
儘管多次呼籲降級衝突,戰事仍在加劇,東盟在促使緬甸軍政府遵守政變數月後達成的和平計畫方面進展甚微。
馬來西亞外交部長莫哈末哈山本周表示,東盟外長將於週五討論是否向緬甸大選派遣區域觀察員。
批評人士嘲諷定於12月啟動的選舉不過是為軍政府統治披上合法外衣的騙局。
中美貿易談判與關稅成焦點
特朗普亞洲之行預計將由美國高官隨行,包括國務卿馬可·魯比奧、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及貿易代表傑米森·格裏爾。
鑒於北京擴大了稀土出口限制,貝森特與格裏爾計畫在馬來西亞與中國官員舉行會談,為特朗普與習近平會晤鋪路。中方表示,與副總理何立峰的會談將持續至10月27日。
特朗普表示,他期待與習近平達成多項協議,內容可能涵蓋中國恢復採購大豆至限制核武器等議題。
消息人士稱,特朗普還可能在馬來西亞會見巴西總統盧拉,因里約熱內盧政府正尋求降低美國對巴西商品徵收的高額關稅。
華盛頓的關稅政策預計仍將是東盟峰會的重點議題,東南亞各國外交部長和經濟部長將於週六舉行該組織歷史上首次聯合會議。
美國對東南亞進口商品徵收10%至40%的關稅,多數東盟國家面臨19%的稅率。
馬來西亞官員表示,各國將尋求在特朗普出席下正式簽署與美國的貿易協議。
馬來西亞還計畫在東盟峰會期間舉辦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領導人會議,該組織是全球最大的貿易集團。
RCEP涵蓋所有東盟成員國以及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部分分析師認為該協定可能成為應對美國關稅的對策,但由於成員國間存在利益衝突,其效力被認為弱於其他區域貿易協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