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藩市舉行的TED AI大會上,創新工廠董事長、AI科學家李開複以視頻連線的形式發表演講,語氣罕見地直接表示:“在AI硬體和機器人製造方面,美國正在被中國超越。”
這位曾在蘋果、微軟、穀歌任職的AI老將直言,中美AI競爭正在沿地理與經濟維度徹底分化。美國在企業AI與科研層面仍領先,但中國正快速主導消費級AI與智能製造業,尤其在機器人領域。
“像優必選、宇樹(Unitree)這樣的公司,已經能把AI整合進極具成本優勢的機器人體系裏,造價低、產能快、供應鏈穩,全球幾乎無人能敵。”
李開複在視頻中說,這種結合“AI + 硬體 + 製造鏈”的方式,正在重塑全球機器人競爭格局。
他指出,中美AI的投資邏輯已出現根本分歧:“美國VC把錢砸進大模型和企業AI軟體;中國VC押注機器人與AI硬體。”
美國企業AI之所以賺錢,是因為勞動力貴、軟體訂閱付費成熟;而中國的製造業基礎更強、勞動力充裕、硬體商業化更快——因此走出完全不同的增長曲線。
“美國會繼續主導企業AI,中國則將在機器人和消費AI領域領跑。”李開複判斷。
他還強調,中國科技巨頭在消費AI落地速度上幾乎碾壓矽谷。
“位元組跳動、阿裏巴巴、騰訊的反應速度,比Meta和YouTube快得多。他們早已把AI深度融入社交、電商和內容生態。”
例如,位元組系的TikTok之所以全球爆紅,正是憑藉AI演算法的精細推薦和產品打磨,而這一類“AI用戶體驗”能力,美國仍在追趕。
更讓矽谷驚訝的是,李開複透露,全球前十的開源AI模型,目前全來自中國。DeepSeek、阿裏等企業推出的開源模型,在性能評測中已超越Meta的Llama系列。
他認為,開源路線將成為AI生態的長期力量,“開源模型就像AI界的Linux,你可以修改、微調、自由構建,這是國家級AI主權模型的關鍵。”
至於最令他擔憂的,不是AGI覺醒,而是這場AI軍備競賽的“速度失控”:“我不擔心AI變成人類敵人,我擔心人類因為競爭太快,造出漏洞百出的系統,被惡意濫用。”
李開複警告,如果全球AI產業繼續以“先上車再修路”的節奏狂奔,“重大事故幾乎是必然的”。
從AI晶片到算力中心,他還點出一個決定未來勝負的底層變數:能源基礎設施。“中國的新能源專案建設速度是美國的十倍。”他說,“如果這種趨勢持續,中國的AI算力將在幾年後達到美國的十倍。”
在他看來,這意味著AI實力差距可能不僅是技術問題,而是國家級能源與基礎設施競爭。
結論也很冷峻,AI不再是一場單一競賽,而是一系列並行的技術戰爭。
美國在科研與企業AI仍領先,中國則在機器人、消費級AI、開源模型與能源佈局上全面反超。
矽谷的AI投資人聽完李開複的演講後,有人感歎道:
“我們不是在和中國競爭,而是在平行的世界裏奔跑。”
來源:中國AI普瑞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