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中國國家能源局發佈1-5月份全國電力工業統計數據。澎湃新聞注意到,2025年1-5月,國內太陽能發電(即光伏發電)新增裝機容量達197.85GW,同比增長近150%。5月單月的新增裝機量更為炸裂,高達92.92GW,經澎湃新聞計算,該數據較4月份大增105.48%,較2024年同期暴漲388.03%。
截至5月底,全國累計發電裝機容量36.1億千瓦,同比增長18.8%。其中,光伏、風電的累計裝機容量分別達10.8億千瓦、5.7億千瓦,在國內發電總裝機中接近半壁江山。
今年以來,1、2月光伏發電合計新增裝機39.47GW,3月新增裝機20.24GW,4月直接飆升到45.22GW。而5月以超90GW的單月光伏新增裝機,史無前例,再破紀錄。可作為對比的是,2024年,國內光伏發電裝機新增裝機容量為277.17GW。也就是說,今年僅前5個月的新增裝機,已達到去年全年水準的71.38%。
國內分佈式光伏新政和新能源入市政策136號文帶來的搶裝潮,是光伏裝機井噴的關鍵所在。
今年1月,國家能源局印發《分佈式光伏發電開發建設管理辦法》,規定5月1日前並網投產的工商業分佈式專案,仍可享受全額上網補貼;此後的新專案只能選擇自發自用或餘電上網,原有的補貼模式徹底終結。
2月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重磅發佈《關於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促進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通知》(發改價格〔2025〕136號),提出按照價格市場形成、責任公平承擔、區分存量增量、政策統籌協調的思路,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檔將2025年6月1日作為“新老劃段”的分水嶺,存量專案和增量專案將以不同的價格方式結算。
以上兩個檔堪稱新能源徹底斷奶的“成人禮”。新老政策切換的窗口期,催生出“430”、“531”兩個搶裝大限。
電站投資商瘋狂搶並網工期、組件廠商連夜排單甚至毀約低價訂單、經銷商接到“最後通牒”限期付款否則訂單作廢……搶裝盛況再度上演,刺激消沉已久的光伏產業鏈全線漲價。3月份,組件價格環比漲幅超過30%,分佈式組件均價漲至0.76元/W,頭部企業報價甚至重回0.8元/W時代。但好景不長,鑒於當前行業供需嚴重錯配,需求爆發和集體漲價只是曇花一現。
但爆發式增長的新增裝機背後,是光伏行業濃重的憂思。伴隨搶裝潮結束,終端需求將落入低谷和真空期。
澎湃新聞近日在SNEC期間與多家光伏企業高管交流時感受到,行業對下半年的裝機需求普遍悲觀,三季度尤甚。全球需求階段性下滑、電價體系徹底重構、過剩產能難以清退,中國光伏行業泰山壓頂,寒冬將蔓延至2026年。
上海有色網光伏首席分析師史真偉認為,二季度末期的搶裝,較大消耗了下半年的市場需求,下半年需求側面臨的整體壓力或將較大。其預測,今年三季度市場月度裝機量最低點或將重新回到十幾GW,對年末裝機高點預期也較低。
來源:中國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