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原本計畫,奧迪將於2026年在全球發佈最後一批燃油車,2033年實現全面電動化。
6月18日,奧迪全球CEO高德諾(Gernot Döllner)在接受外媒採訪時確認已推翻前任管理層所制定的計畫,奧迪已經撤回原定於2033年停止研發和銷售內燃機汽車的計畫,目前不再設定明確的終止時間表。
“奧迪將在2024年至2026年期間推出全新的內燃機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系列,這將為我們在未來十年內提供更強的靈活性,然後我們將看看市場如何發展。”高德諾表示。
高德諾還透露,奧迪未來將牽頭開發大眾集團中大型車型的平臺架構與軟體系統,涵蓋從A5級別起的所有車型。這項工作包括下一代SSP平臺,標誌著大眾集團將首次全面轉向“軟體定義汽車”。該專案由大眾與 Rivian 合作,首批搭載 SSP 平臺的奧迪車型預計將在2027年底或2028年上市。
按照原本計畫,奧迪將於2026年在全球發佈最後一批燃油車,2033年實現全面電動化。早在今年3月份,高德諾在財報會上接受記者採訪時就表示,這一計畫有所調整,奧迪重新審視了停售燃油車的時間,鑒於全球各地市場發展程度不均衡,電動車的普及速度存在顯著差異,正實施因地制宜的區域發展策略。
沃爾沃、賓士等車企此前也調整了全面電動化計畫。其中,賓士去年曾表示將不再堅持原先2030年前在主要市場全面轉向電動汽車銷售的目標。隨後,賓士全球CEO康林松稱,這不意味著賓士將放棄電動化,而是會將燃油車和電動車雙線發展,目前的計畫是到2027年推出一個全新的內燃機車型陣容,使內燃機能夠持續到2030年代。
當前,跨國車企正處於電動化轉型陣痛中,多家車企營收和利潤均出現下降趨勢。一方面,電動化轉型需要大量研發投入,短期內電動化業務難以實現規模效應和盈利;另一方面,全球電動車市場需求呈現放緩趨勢,而燃油車業務有較高的利潤,車企需要根據不同市場的需求進行戰略性調整。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電動車市場發展迅速,跨國車企正加速在中國市場的電動化轉型步伐,同時通過不同舉措實現降本增效。
高德諾此前表示,通過推出新車型、加強在中國市場的佈局以及提升公司內部結構效率,對奧迪進行戰略性調整。而奧迪轉型戰略主要聚焦在兩大關鍵領域:軟體定義汽車和高級輔助駕駛技術。自2025年年中起,奧迪陸續投產多款針對中國市場專屬打造的車型。奧迪與一汽生產基於PPE豪華純電動平臺新車型,奧迪Q6L e-tron已開啟預售;與上汽聯合開發面向中國市場的純電動智能網聯車型,新品牌AUDI的全新純電動車型將基於奧迪和上汽聯合開發的智能數字平臺進行打造。在智能化上,奧迪與華為合作,自2025年起,搭載了華為高級智能駕駛輔助系統將應用於新平臺產品。
來源:中國快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