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CN ZH-CN en EN
English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SKY ECONOMY NEWS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您當前的位置 : 科技 > 文章内容 返回
“智慧體育”為體育強國注入新活力
发布:2025-03-10

智能穿戴設備、5G賽事直播、AI運動處方……近年來科技與體育的融合越來越深入,“智慧體育”在全民健身、競技體育、體育產業等多方面持續助力。中國的全國兩會期間,政府工作報告中有關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的內容引起熱議。一些代表委員結合體育視角,積極建言獻策,期待借“智慧體育”之力,讓體育強國的夢想照進現實。

技術賦能,構築全民健康新生態

“現在一些運動器材上有二維碼。運動結束,一掃碼立刻就能知道自己的各項體能數據。”中國政協委員、北京體育大學中國體育政策研究院院長鮑明曉對當下智能化運動器械的功能頗為關注。他認為,智能化健身器材可增強運動的趣味性、互動性,更能滿足公眾快樂健身的需求。

“開展全民健身工作,不能再生搬硬套老舊的辦法和標準。新增的健身場地和設施應該增加新元素,符合人民新的需求、新的期待。” 鮑明曉說。

部分代表委員表示技術創新正逐漸重塑大眾參與運動的方式,通過重構運動場景與數據交互模式,降低大眾參與體育的技能門檻,推動全民健身高質量發展。

鮑明曉以體感遊戲構建的虛擬運動空間舉例說,這種遊戲的沉浸式交互設計能將複雜技術動作拆解為趣味化指令,讓零基礎用戶輕鬆習得技能;而大數據模型在健身器材上的應用可以精准捕捉健身者的運動時長、動作軌跡等指標,從而為其建立個人健康檔案。類似的科技廣泛應用之後,人們就可以從以前“憑感覺”的鍛煉模式過渡到“依數據優化”的階段。

中國工業和資訊化部、國家體育總局近期聯合發佈了《2024年度智能體育典型案例》,全民健身領域有38項成果入選。從中可以發現,虛擬現實健身設備、智能運動APP、物聯網智能健身器材等基礎應用,正通過多元化路徑推動全民健身服務普惠化;此外,相關案例中還涉及一些體醫融合健康管理系統、青少年體態監測穿戴設備等細分產品,這些產品能夠針對不同群體需求提供精准解決方案。

中國政協委員、國家體育總局運動醫學研究所副所長厲彥虎基於對全國上百萬青少年的脊柱數據研究,開發了智能化篩查干預系統。該系統通過分析脊柱檢測結果,可自動評估脊柱側彎等問題的嚴重程度,並匹配對應解決方案,“因為訓練康復動作有成百上千個,針對不同程度要用不同的動作康復,需要生成個性化建議,智能化篩查干預系統還能夠緩解醫務人員短缺的問題”。

此外,厲彥虎表示目前已有的智能眼鏡、智能手環等可穿戴監測設備,可在青少年處於不良姿態時發出預警,提前預防青少年脊柱側彎、近視等問題。

數智驅動,打造競技體育新高地

當全民健身因創新技術加速邁向科學化與普惠化時,競技體育正同步經歷數智驅動帶來的深刻變革。與會代表委員認為,人工智慧與大數據等科技手段能系統性挖掘運動員潛能、優化訓練體系,從而為競技體育提供新的可持續動能。

中國政協委員、上海市競技體育訓練管理中心射擊射箭運動中心主任陶璐娜以射擊專案為例,介紹了一款正在研發中的“智能扳機”。這種扳機可通過感測器即時捕捉運動員扣動扳機時的壓力值、時間精度及穩定性,將主觀感受轉化為客觀數據。以前,教練員在訓練中只能依賴肉眼觀察或經驗判斷運動員的狀態和表現,而現在則可以通過後臺數據精准、全面地掌握相關情況。

“過去選材靠直覺,現在靠數據。”陶璐娜表示,諸如此類的智能設備不僅能精准篩選出適合射擊專案的苗子,還能積累海量訓練數據,為研究人體極限提供科學支撐。

冰雪運動與技術的融合也收效明顯。據中國政協委員、瀋陽體育學院院長劉征介紹,該校將數字技術與AI貫穿教學、訓練、科研全鏈條,構建“教科訓一體化”模式。通過搭建運動表現分析平臺、建設智慧化場館設施,並深度參與科技冬奧重點研發計畫,學院已形成覆蓋智能場地、智能裝備、智能訓練分析的完整技術鏈條。這一模式在北京冬奧會冠軍徐夢桃、齊廣璞等頂尖運動員的訓練比賽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更助力中國在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等冰雪專案上形成集團優勢。“技術革新正系統性提升人才培養效率,為冰雪運動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撐。”他說。

棋類運動的技術應用也呈現多元化趨勢。中國政協委員、中國國際象棋協會秘書長許昱華表示,國際象棋領域的AI應用場景廣泛,已涉及輔助訓練、賽事組織與裁判監督等各環節。“AI為人類棋手提高技術水準和訓練效率等帶來許多便利,也為棋類專案的普及創造了新的機遇。”她同時強調技術應用是把雙刃劍,AI的普及應用也在預防作弊、維護比賽的公正公平等方面給棋類專案組織者、管理者帶來了新的挑戰。“我們需要加強對創新技術的學習和研究,借鑒國內外有益經驗,更好地推動‘智慧體育’的發展。”許昱華說。

中國政協委員、世界反興奮劑機構副主席楊揚同樣建議參考國際經驗:“國際奧會發佈的《奧林匹克AI議程》,為技術應用的管理框架提供了重要參考。我們可借鑒轉化,使其服務於體育強國建設。”

數字轉型,催生體育經濟新動能

中國國務院印發的《全民健身計畫(2021-2025年)》明確提出“推進體育產業數位化轉型”,這為“智慧體育”新業態的培育按下了加速鍵。與會代表委員表示,在政策引領下,技術與體育的深度融合正延伸至產業鏈各環節,重塑體育經濟的增長邏輯。

哈爾濱亞冬會上,中國聯通實現5G到5G-A的跨越,為賽事直播、觀眾服務等場景提供高速網路支持。將於今年8月舉辦的成都世界運動會將成為技術賦能的試驗場,賽事組委會在年初啟動了科技產品徵集工作,目前已徵集涉及智慧場館管理系統、觀眾資訊服務等200餘項科技產品,覆蓋賽事組織全流程。

“大型賽事不僅是體育競技舞臺,更是科技應用的練兵場。”中國政協委員、湖北省社會主義學院院長丁亞琳認為,通過前沿技術應用,一方面可以讓我們組織大型賽事更加便利,另一方面“一站式”資訊服務模式可顯著提高消費者便利性、降低決策成本。

陶璐娜認為,數字轉型正重構消費場景,虛擬現實技術將打破觀賽的物理邊界,“未來觀眾或通過智能眼鏡實現‘身臨其境’觀賽,即時追蹤運動員的競技狀態”。

丁亞琳表示,新興的虛擬滑雪、賽艇比賽,以及模擬飛行競賽等正在拓寬體育的邊界,“這些創新形式,既展現運動多樣性,又激發了年輕群體的參與熱情”。

鮑明曉指出,體育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在於啟動消費,需聚焦普通人的消費困境——“有意願但缺時間”“有資金但缺技能”等問題。他表示,目前智慧場館、無人健身房等技術應用已初見成效,但全球範圍內尚未形成顛覆性變革,智能陪練機器人等產品有待技術突破和市場驗證,“技術最終要服務於生活方式的變革,我堅信數字轉型下的體育產業發展未來可期”。

來源:新華網

上一篇:攜帶巴勒斯坦國旗攀登倫敦大本鐘的男子被捕
下一篇:中國科學家研發新技術助癱瘓病人恢復行走
相關推荐
  • 臨界電流密度性能翻倍,美國科學家新方法解決固態電池“內傷”
    链接阅读
  • 將機器學習擴展到太空,穀歌啟動Project Suncatcher研究計畫
    链接阅读
  • 全球首個AI投資大賽收官:中國模型全盈利完勝美國全虧損 GPT-5虧損超62%墊底
    链接阅读
  • 聯發科、歐空局等完成全球首次R19規範5G-A衛星寬頻實網連線
    链接阅读
  • 微軟示警:OpenAI API 首次被發現濫用,駭客利用 AI 發號施令
    链接阅读
  • 中科院植入式腦機介面大突破:自動變形 貼附於大腦核心
    链接阅读
  • 對標Optimus!前特斯拉中國高管展示首款機器人:外觀更像人了
    链接阅读
  • 美國載人登月計畫尚未執行 有公司已下單購買月球上的氦3
    链接阅读

歡迎瀏覽閱讀星空經濟新聞華文網

投稿郵件:
news@skyeconomymedia.com

中俄兩國總理訪俄期間誓言聯合應對 “單邊 “制裁

2025-11-05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尋求促進投資,擴大與俄羅斯的經濟關係

2025-11-04

中國承諾與俄羅斯捍衛共同安全利益

亞太領導人呼籲共用貿易紅利 亞太經合組織峰會閉幕

習近平在亞太經合組織會議上推動建立全球人工智慧治理機構,以應對美國

特朗普缺席亞太經合組織會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以貿易議題填補空白

2025-10-31

關於我們

星空經濟新聞華文網是一家專注於提供英中兩國最新資訊的新聞媒體,作為英中新聞分享的領導者,我們致力於打造一個全球化、多元化的新聞環境,旨在搭建東西方文化橋樑,連接同一星空下的每一處角落。

聯絡我們

編 輯 部:KINGTON UNITED KINGDOM HR5 3DJ
電子郵箱:skyeconomyandmediagroup@gmail.com

總编寄语

穿越天際,照亮世界,星空新聞,不負每一份關注。
友情:英國駐中國大使館 中國駐英國大使館 新華網 中國日報 鳳凰網 中國僑網 歐洲時報 俄羅斯龍報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 2023 SE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