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Alexander Villegas 報導 智利總統選舉於週三正式啟動,主要競選活動在11月16日大選前夕全面展開。這場選舉可能預示著這個礦業大國將轉向右翼。
本次選舉的主要競爭者包括來自共產黨左翼聯盟的候選人珍妮特·哈拉,以及共和黨保守派候選人何塞·安東尼奧·卡斯特——這位極右翼激進分子曾在2021年總統決選中敗給現任總統加布裏埃爾·博裏奇,但此次被視為實力強勁。
共有八名候選人角逐總統寶座,其中包括獨立民主聯盟黨資深保守派政治家伊芙琳·馬特伊。她曾擔任議員及聖地牙哥富裕市鎮市長。
馬特伊年初曾領跑民調,但支持率隨後下滑且難以重振氣勢。據民調機構Cadem周日發佈的最新數據,她目前以18%的支持率位列第三。
卡斯特與哈拉近幾周輪流領跑,並在上周三八位候選人參與的首場電視辯論中針鋒相對。Cadem數據顯示辯論後支持率未出現重大波動:哈拉26%(下降2%),卡斯特25%(下降1%)。
截然不同的政治環境
若賈拉與卡斯特進入決勝輪,這將是卡斯特本十年第二次角逐總統寶座,但當前政治環境已大相徑庭。
2021年總統決勝輪中擊敗卡斯特的博裏奇,因不得連任而告別政壇。當年他乘著左翼樂觀浪潮入主總統府,如今這股熱潮已基本消散。
博裏奇的當選源於2019年針對社會不平等的廣泛抗議,以及2021年選舉產生的主要由獨立人士和左翼成員組成的制憲會議。
然而選民壓倒性地否決了進步派憲法草案,而犯罪率上升、移民問題和經濟動盪迫使政府調整政策重心。
儘管政府已採取諸多措施,安全問題仍是許多選民的痛點。儘管智利仍是拉丁美洲最安全的國家之一,但暴力事件的增加——其中大部分源於有組織犯罪——已使整個國家感到不安,並阻礙了經濟增長。
“犯罪已成為智利突出的問題,數據佐證了這一點,但我認為更重要的是民眾對不安全感的認知和恐懼,”美洲對話協會高級研究員、喬治城大學拉丁美洲研究教授邁克爾·希夫特指出。
“我認為這與2021年形成鮮明對比,已成為日益嚴峻的關切。”
卡斯特提出關閉邊境、建立最高安全等級監獄隔離有組織犯罪頭目,並向高犯罪率社區部署軍隊。
哈拉主張增加警力投入、加強社會專案資金及邊境生物識別篩查。
若11月16日選舉中無人得票率超過50%,則將於12月14日舉行第二輪投票。
儘管卡斯特所屬的共和黨在2023年因推動憲法二次修訂(後遭否決)而疏遠選民,但當前左翼陣營的形象可能更為惡劣。
“我認為他的意識形態立場比多數智利民眾能接受的更為右傾,”希弗特指出,“但若在卡斯特與共產黨候選人哈拉之間抉擇,他仍將在對決中佔據優勢。”
此次選舉可能成為“粉紅浪潮”的又一次逆轉——此前幾年,阿根廷、玻利維亞和厄瓜多爾相繼出現右傾趨勢,使左翼勢力掌控了多個拉丁美洲國家。
哥倫比亞和巴西明年都將舉行總統選舉,現任左翼領導人將面臨右翼挑戰者的競選。希弗特指出,這兩場選舉都存在獨特因素:哥倫比亞右翼陣營分裂,巴西則存在“特朗普效應”——盧拉對美國總統的反對立場反而提升了他的支持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