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CN ZH-CN en EN
English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SKY ECONOMY NEWS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您當前的位置 : 歷史 > 文章内容 返回
明清時期的港珠澳交通
发布:2024-01-29

2018 年 10 月 24 日,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這項從倡議到建成耗時近40 年的工程奇跡跨越伶仃洋,總長約55 公里,實現了粵港澳三地人民“一橋連三地,天塹變通途”的夢想。那麼在明清時期,粵港澳三地的交通情況又是怎樣的呢?

港珠澳大橋

明清時期,廣東省內西江、東江、北江、流溪河等河流構成了溝通全省的內河交通網,而經水陸聯運,來自湖南、江西、福建、廣西的人員貨物可直抵廣州。兼具河港和海港雙重作用的廣州港成為廣東乃至整個華南地區的交通樞紐。

香港在被割讓給英國前,一直屬於廣東新安縣。澳門屬廣東香山縣,在明代是南海諸國朝貢貿易船隻的臨時停泊所,葡萄牙殖民者取得居住權後,以此為據點,建立起聯通長崎、果阿(印度的一個邦)、歐洲的貿易網路。

由於珠江三角洲水網密佈,當時從廣州前往澳門、香港地區主要走海路。從廣州前往外地的海路有東、南、西三路。其中東路通往潮汕、福建、上海、天津等地,香港位於此路線上 ;而南路通往雷州、海南等地,西路通往廣西、安南、暹羅等地,澳門位於南路和西路線上。歸納當時粵港澳三地的交通情況,可以用“慢”“難”“險”三個字形容。

 

慢

港珠澳大橋通車後,從香港到澳門開車僅需 45 分鐘,而從香港或澳門開往廣州也只需要 3 小時。但在明清兩朝,交通主要依靠以人力或風力驅動的船隻,在三地間往來耗時甚長。

據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館藏檔案記載,道光十八年(1838 年),有英吉利商人在澳門雇船前往磨刀洋,因風向不順,第二天才抵達大澳(香港大澳島)。可見,那時由澳門至香港,約需 1 天時間,如果風向順利,時間才可以更短些。

另一件檔案則記錄著,監正劉松齡從廣州前往澳門,用了 3 天時間,而從澳門回返廣州則花了 6 天 ;乾隆五十七年(1792 年),粵海關監督盛住由廣州前往澳門,路上用了 4 天 ;嘉慶十六年(1811 年),兩廣總督松筠由水路赴香山、澳門視察,往返共用了 8 天。由此可見,當時廣州至澳門的單程交通,一般需要花上 3-6 天的時間。

 

難

明清時期,在粵港澳三地奔波沒有快捷舒適的飛機、高鐵或輪船可乘坐,長途奔波著實是件苦差。由於當時的船隻普遍噸位較小、人貨混裝,旅途環境很差。加之船隻顛簸,很多不常出海之人會飽受風濤暈船之苦。而老水手們也好不到哪里去,在內河遇到河灘淤塞,便要下船拉纖,海中則有變幻不定的狂風激流,一旦遇上就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應對。

兩廣總督鄧廷楨為拿獲打劫夷船凶盜事奏摺

此外還要應對官吏兵丁的盤剝。當時廣東沿江沿海遍設的關口汛口,都是來往船隻望而生畏的虎口。關榷胥吏“濫封索詐”“任意勒索”,營汛官兵不僅不保護往來船隻,反而以武力為恃強取豪奪。

而最難的還是來自明清兩代政府的壓力。明清時期都曾長時間執行禁海政策,這嚴重影響了沿海地區的交通發展。康熙元年(1662 年),廣東大規模禁海遷界,香山縣和新安縣皆在遷界範圍內,清軍強拆廬舍、燒船封港,“所有沿海船隻悉行燒毀,片板不許下海”,許多村鎮被夷為平地,“遷移之民、盡失其業”。到了康熙二十二年(1683 年),新安縣“船隻不及先年百之一”。

《大明律》規定禁止建造“二桅以上的大船”“不作大艚”,清初同樣禁止私人擅造 500 石以上的雙桅出海大船,禁止在國內打造船隻賃與出洋之人。這些舉措嚴重限制了船舶等交通工具的發展。所以, 明清兩朝,雖然出現過鄭和下西洋這樣的航海壯舉,但大部分船隻在種類、性能、技術上,與西方國家的差距正在逐漸加大。

 

險

明清時期的旅途,不僅要面對種種艱難險阻,稍有不慎,甚至有性命之憂。海途中,最怕遇到的就是風暴和海盜。

船隻遇到風暴,往往就是船毀人亡的結局,康熙二年(1663 年),南海縣突遇“暴風疾雨、雷電大作,飄沒深井尾海面船隻,淹死人民千計”。

明清兩朝,廣東內河沿海盜賊猖獗,屢禁不絕。“在水則扮貿易商船,或作差船、引艇,或假巡海槳哨,遊移窺伺,借名盤詰,逼近渡船商艘,蜂擁行劫”。一旦遇到盜賊,輕則財貨不保,重則人財兩空, 甚至可能被裹挾為匪。

一史館檔案中,有大量關於水匪海盜的記載,如活躍在澳門的海盜吳亞四,活躍在新安洋面的黎亞九、鄭亞汶、黃保德等。這些海盜很多是疍戶。以捕魚、運輸、編竹等行業為生,世代居住於江河湖海之上,不僅要面對變幻莫測的氣候和水文,還要忍受極重的剝削,遭到官府和其他平民的歧視,生活十分艱辛。嘉慶元年(1796 年),被兩廣總督拿獲的海盜黎亞九,原本就是新安縣普通疍戶漁民,被海盜打劫後裹挾入夥。

由於當時的政府和政策的原因,明清兩朝的大部分地方官員對於扶持交通運輸行業、肅清盜匪之事並不上心。珠江河道容易淤塞,嚴重影響航運,但地方官員清竣河道積極性並不高。河海之上眾多水匪海盜,官府緝拿盜賊也不盡力,迫使民眾設法自保。這些官員們更熱衷的是“吃拿卡要”,乾隆四年(1739 年),時人總結海關陋規竟多達 90 餘條。

正是因為政策的短視、官府的腐敗,珠三角地區的航運交通在明清兩朝難稱便利。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後, 香港、澳門先後回歸祖國,粵港澳三地的交通變得日益密切順暢,而港珠澳大橋的建成開通,更是便民利民、促進融合、溝通人心、增強凝聚力的偉大創舉。

來源: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

上一篇:中國長三角區域經濟總量突破30萬億元
下一篇:金榜題名話狀元
相關推荐
  • 中國好手藝展開幕
    链接阅读
  • 中國遺產保護為世界提供啟示
    链接阅读
  • 敦煌遺珍“還鄉” 文明對話“迴響”
    链接阅读
  • 中國瀋陽博物館展出易縣大北城宋遼金銀器
    链接阅读
  • 中國古陶瓷基因庫助荷蘭藏家破解瓷盤年代之謎
    链接阅读
  • 中國西藏考古新成果實證中華文明多元一體 
    链接阅读
  • 良渚考古新發現:古老的水利系統“更複雜了”
    链接阅读
  • 中國馬王堆漢墓出土醫書十六種 看漢代人如何養生
    链接阅读

歡迎瀏覽閱讀星空經濟新聞華文網

投稿郵件:
news@skyeconomymedia.com

歐盟將削減鋼鐵進口配額,將關稅提高至 50%

2025-10-02

特朗普限制簽證促使美國公司考慮將更多工作轉移到印度

2025-09-30

特朗普對木材進口加征10%的關稅,對櫥櫃和傢俱加征25%的關稅

特朗普的聯合國演講引發歐洲對全球共同承諾的焦慮

2025-09-28

美國最高法院允許特朗普扣留 40 億美元對外援助

特朗普對重型卡車、藥品和傢俱加征新的美國關稅

2025-09-26

關於我們

星空經濟新聞華文網是一家專注於提供英中兩國最新資訊的新聞媒體,作為英中新聞分享的領導者,我們致力於打造一個全球化、多元化的新聞環境,旨在搭建東西方文化橋樑,連接同一星空下的每一處角落。

聯絡我們

編 輯 部:KINGTON UNITED KINGDOM HR5 3DJ
電子郵箱:skyeconomyandmediagroup@gmail.com

總编寄语

穿越天際,照亮世界,星空新聞,不負每一份關注。
友情:英國駐中國大使館 中國駐英國大使館 新華網 中國日報 鳳凰網 中國僑網 歐洲時報 俄羅斯龍報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 2023 SE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