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記者報導,日本東京股市8月5日延續上周最後一個交易日的頹勢持續暴跌。5日收盤時,日經225指數較上一交易日下跌4451.28點,報31458.42點,創1987年以來最大跌幅。
回顧1987年“黑色星期一”,彼時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10月19日跌幅高達22.3%,5000億美元蒸發,美國股市崩盤,全球股市隨之全面下泄,引發金融市場的恐慌。而此次日經下跌點數比肩1987年的那一場“股災”。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受股市暴跌影響,大阪交易所從5日上午9點16分起的約10分鐘,一度觸發了暫停東證指數(TOPIX)期貨交易的“熔斷機制”。這是旨在避免投資者混亂的措施,自東日本大地震發生後的2011年3月15日以來,再次在TOPIX期貨交易上觸發。日經指數期貨也在下午觸發了熔斷機制。
隨著日經暴跌,全球多地股市受到影響,尤其是亞洲。據韓聯社報導,韓國綜合股價指數(KOSPI)和創業板科斯達克指數(KOSDAQ)5日開盤後暴跌,跌幅均超過8%,雙雙觸發熔斷保護機制。另據外媒報導,臺股5日一舉跌破20000點大關,收盤跌幅為8.35%,刷新單日最大跌幅。此外,新加坡股市5日一度跌超5%,越南股市VNI收盤大跌3.92%。
出於對美國經濟衰退的擔憂,避險情緒升溫,外國投資者大量拋售日本股票,投資者擔心美國經濟疲軟會對亞洲國家經濟造成影響。情形就像是滿座的劇場裏有人大喊“著火了”,“市場所有參與者都在試圖一齊從市場撤資,導致賣壓不斷增強”,日生基礎研究所的首席股票策略師井出真吾向《日本經濟新聞》如此形容5日的暴跌。
日經暴跌的四大因素
日經周領跌亞洲股市並非完全突如其來,實際上早有徵兆。
上周,對於美國經濟衰退迫在眉睫的擔憂導致美股大幅下挫,主要因為美國7月份的就業報告顯示,勞動力市場疲軟,非農部門新增就業人數11.4萬,遠低於市場預期。此外,美國商務部8月2日發佈的數據顯示,最新的製成品新訂單環比下降3.3%。美國供應管理學會8月1日的數據還顯示,美國7月製造業指數為46.8,低於6月。這些數據反映出美國整體經濟增長放緩的趨勢。
美國經濟指標下滑直接作用於東京股市,上周已經出現下瀉,8月2日日經平均指數急劇下跌,收盤時下跌2216點,跌幅達5.81%,下跌點數為歷史第二高。上周五的日經跌勢持續到了本週一,跌幅進一步加大。
值得注意的是,上周日元匯率走高,也成為導致股市下跌的因素之一。8月5日,日元匯率一度達到1美元兌141日元,創7個月來最高。投資者意識到日美貨幣政策方向的差異,購買日元出售美元的動向顯著。因為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7月31日的記者會上暗示將在9月降息,而日本央行行長植田和男並未否認未來繼續加息的可能性。此背景下,市場普遍認為日本央行將繼續推進貨幣政策的正常化,投資者認為日美利率差將縮小。
日元升值成為重負,股市中的出口型板塊和半導體板塊下跌,打壓了大盤。據NHK報導,日本出口企業在制定商業計畫時假設的平均匯率約為145日元。隨著日元升值超過這一水準,人們擔憂受益於日元貶值的出口企業及相關企業的業績會受到負面影響,擔憂情緒加劇導致股價進一步下跌。在股價空前下跌的背後,投機者也在利用期貨交易和所謂的賣空,以爭取在短期交易中獲取利潤。
中東緊張局勢引金融風險
除經濟因素之外,中東愈發緊張的地緣政治局勢加劇投資者避險情緒,也成為股指下泄的重要原因。
近期,中東地區硝煙彌漫。黎巴嫩真主党高級軍事指揮官福阿德·舒庫爾在7月30日以色列對黎首都貝魯特南郊的空襲中喪生。次日,哈馬斯領導人伊斯梅爾·哈尼亞(Ismail Haniyeh)在德黑蘭遇襲身亡。
伊朗指責以色列7月31日在德黑蘭暗殺了伊斯梅爾·哈尼亞,並威脅對以色列實施“嚴厲懲罰”。據半島電視臺報導,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8月4日警告稱,伊朗和真主党可能在未來24至48小時內襲擊以色列。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表示,以色列對任何情況都做好了“非常高水準”的準備——“防禦和進攻”。
據《華爾街日報》8月4日報道,伊朗官員告訴阿拉伯外交官,德黑蘭決心打擊以色列,即使這樣做會引發地區戰爭。伊朗支持的黎巴嫩真主党5日早些時候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他們通過無人機襲擊了以色列北部的一個軍事基地,回應以色列此前對黎巴嫩南部幾個村莊進行的“襲擊和暗殺”。歐洲新聞臺稱,此輪無人機襲擊似乎並不是針對真主党指揮官舒庫爾被殺的行動。這意味著更猛烈的報復尚未實施。
中東局勢動盪引發了對以色列和伊朗發生直接衝突的擔憂,加劇了地緣政治風險溢價,近日國際原油期貨大漲,黃金價格走高,亞洲股市則普遍走低。各國市場分析師正在密切關注中東的事態發展,因為任何進一步升級都可能對全球金融市場產生更明顯的影響。
8月4日,義大利外長塔亞尼主持G7外長視頻會議後發表聲明說,G7外長對近日發生的事件表示“強烈關注”,稱這些事件可能導致加沙地帶危機從黎巴嫩蔓延到更廣泛地區,呼籲衝突各方避免採取任何可能導致局勢升級的行動。
哈馬斯領導人伊斯梅爾·哈尼亞被暗殺後,美國立即向中東增派軍隊,以應對報復性襲擊,美方堅稱部署是“防禦性”的。布林肯在會議上對G7領導人表示,美國希望說服伊朗和真主党限制對以色列的襲擊,並希望限制以色列進行反擊,以阻止局勢升級。他也要求G7其他外長加入這一行動。
此外,阿拉伯國家也在為緩解緊張局勢而努力,自哈尼亞被殺以來,伊朗已與約旦、埃及、阿曼和卡塔爾等多個阿拉伯國家官員舉行會談,但是伊朗多次重申,對以色列採取行動是其“固有權利”。
以色列和哈馬斯在加沙持續近10個月的戰爭導致以色列、伊朗、真主党以及該地區與伊朗結盟的其他組織之間經常發生低級別敵對行動。據半島電視臺報導,人們普遍認為,各方並未做好全面戰爭的準備,但緊張局勢加劇意味著爆發戰爭的風險很高。日本、沙特、法國等多國已經敦促本國公民離開黎巴嫩。
由於美國經濟放緩的擔憂加劇,加之中東緊張局勢面臨升級,全球多地股市出現廣泛的拋售,投資者紛紛將風險資產轉移到債券、黃金等更安全的避風港。這也顯示出全球經濟的相互關聯性,以及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的深遠影響。
來源:中國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