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Kantaro Komiya 報導 在競選日本首位女首相的過程中,高市早苗曾作出大膽承諾:縮小日本政治領域巨大的性別差距,將內閣女性比例提升至與社會進步的北歐國家相當的水準。
如今她已打破玻璃天花板,於週六當選執政黨黨首——這使她有望追隨偶像瑪格麗特·柴契爾的腳步成為英國首位女性首相——高市早苗必須努力兌現其政黨長期難以兌現的承諾。
東京大學性別研究教授田中登子指出:“單憑一位女性領袖的出現,未必能顯著提升女性在政壇的地位。”她強調,英國在柴契爾夫人執政26年後才迎來第二位女性領導人特蕾莎·梅。
高市早苗內閣女性議員寥寥
田中表示,日本下任首相“必須以長遠眼光應對性別議題,當前日本面臨嚴峻勞動力短缺,女性參與度嚴重不足的警鐘已然敲響”。
在世界經濟論壇最新發佈的《全球性別差距報告》中,日本在148個國家中排名第118位,在七國集團工業強國中墊底。
儘管性別平等並非自民黨競選活動的核心議題——該黨聚焦於應對通脹和違法外國人問題——但高市早苗承諾組建“女性代表比例不低於北歐國家”的內閣,這一主張尤為突出。
“我不會僅因性別而任命女性,”她上周在黨內集會上表示。“但計畫是選拔更多有能力且願意為國效力的女性。”
即將卸任的石破茂內閣20名成員中女性僅占10%,其最高女性比例也僅略高於四分之一。相比之下,北歐各國政府女性部長比例從丹麥的36%到芬蘭的61%不等。
高市早苗組建內閣時可選的女性議員儲備相對有限,儘管政府部門允許由非政治人物擔任部長。自民黨參眾兩院議員中女性占比僅13%,遠低於該黨設定的2033年30%目標——該目標本身已落後於政府既定指標。
承諾未兌現
日本以往縮小性別差距的舉措成效參差。
高市早苗的導師、前首相安倍晉三曾通過“女性經濟”政策推動更多女性就業,但批評者指出進展過於緩慢,高管職位的性別平衡尤為滯後。
2020年,日本政府將社會各領域女性領導崗位占比達30%的目標期限推遲十年至2030年。
高市早苗還提出在全國設立女性健康中心等措施,但民調顯示其保守政策已削弱部分女性群體支持。
例如她力挺現行婚姻姓氏統一法——該法律實質要求妻子必須隨夫姓,批評者認為這嚴重阻礙女性職業發展。保守派則堅稱此法對維繫家庭團結不可或缺。
中右翼自民黨正面臨新興極右翼政黨“第三黨”的挑戰,該黨領袖曾批評性別平等政策助長日本創紀錄的低生育率,這一論調在全球部分反建制運動中引發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