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趟中國—中亞國際人文旅遊專列(西安—阿拉木圖段)開行,標誌著中國與中亞旅遊交流合作取得新進展。
當前,全球旅遊業仍面臨保護主義、地緣衝突等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但中國與中亞的旅遊合作卻在加速“雙向奔赴”。中國與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相繼互免簽證。直航航班擴容,開通了北京、西安、成都、烏魯木齊等城市直飛中亞的航班。西安實現“中亞五國七城”的航空網路全覆蓋,成為中國與中亞通航點最多的城市。中國與中亞相互間的“詩與遠方”越來越觸手可及,既是對發展機遇的共同把握,也成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下民心相通的生動注腳。
通過系統性政策協調、全方位互聯互通和寬領域產業融合,中國與中亞正在開創旅遊交流合作的新格局。2023年首屆中國—中亞峰會舉辦。“開行面向中亞的人文旅遊專列”就是峰會成果清單中的重要內容。在互聯互通上,除了直航增多加密,中國與中亞的鐵路、公路連接日趨緊密,為開發更多旅遊目的地和旅遊產品提供了新可能。
面向未來,中國與中亞旅遊交流合作需在三個維度上持續發力:
一是突出示範意義,打造系列標誌性專案。有必要將旅遊合作與中亞國家的發展戰略和相關政策等緊密聯繫和融合起來,形成多層次、多維度、特色鮮明的合作新格局。結合各國各地優勢和特色,考慮到地方和友城發展訴求,共同打造出一批示範性強、帶動效應明顯的標誌性專案,探索形成深度互補、高度共贏又各有特色的合作標杆群,使中國與中亞的旅遊合作成為共建“一帶一路”與各國發展戰略對接的“最佳實踐”。
二是激發“內生動力”。進一步強化交通聯通,推進包括簽證、直航等在內的旅遊便利化進程,完善跨境旅遊安全救援、糾紛調解、保險理賠等體系。推動形成包括旅遊服務標準在內的更多共識。探索以跨境旅遊合作區和邊境旅遊試驗區建設推動旅遊合作。引導市場主體共建旅遊基礎設施,探索跨境投資保險等政策。整合絲路文化遺產、自然景觀、鐵路及跨境自駕路線等,開發中國—中亞旅遊線路,開行更多具有文化和地域特色的跨境旅遊列車。通過“旅遊+”“+旅遊”,創造出更多更具活力的旅遊產品、旅遊服務和經營模式。
三是提升合作成效的可見性。將中國與中亞旅遊交流合作的政策文本轉化為民眾可感可觸可參與場景。樹立“文化絲路”計畫的品牌形象,在“中國—中亞文化和旅遊之都”評選活動中提升民眾的參與度和獲得感。儘早形成亞洲旅遊促進計畫的中亞方案,推進新疆、陝西等與中亞國家各地方之間的旅遊交流與合作。特別是聯合推廣“絲路遺產”線路和旅遊產品的“黃金IP”。推動旅遊合作與減貧、環保等民生議題緊密結合,通過數位化平臺與資訊發佈實現成效透明化,真正實現“越交流越合作,越合作越交流”,將交流合作之路越走越寬。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