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紅鶴氅、秋香夾襖、織金撒花馬面裙,配上金絲鑲嵌掛珠釵……龍年首場降雪後,在北京各大景點的紅牆金瓦下、皇家園林間,湧出許多身著漢服的古典美人。衣香鬢影,環佩叮噹,構成一幅幅極具中式審美的雪地盛景。
春節長假結束,漢服消費潮不僅持續席捲南北,還蔓延海外。北京服裝學院教授、全國十佳服裝設計師表示,當下漢服的設計、紋樣、搭配正快速迭代,朝著好看且好穿的方向進階,激發出更廣闊的消費需求。
漢服市場“開門紅”
“雪天穿披風絕了!”“這小姑娘的織金馬面裙,和古建築還挺般配”“你別說,這裏真的挺適合拍漢服”……2月21日龍年首場雪後,天壇公園隨處可見穿著漢服前來拍照留念的遊客。男子們換上圓領袍,姑娘們身穿琵琶袖長襖,還有孩子頭戴明制大帽,吸引著來往人群的目光。
穿著漢服逛古典園林,正成為新春潮流。“找我做妝造?排到元宵節後才有空位。”前門大柵欄附近一家漢服體驗店的店主李女士平均每天要給八九位顧客化妝盤頭。
據李女士觀察,今年以來,自帶漢服來做妝造的遊客明顯變多。他們不再僅從店裏租身行頭嘗鮮,而是帶著明確的個人風格和偏好。
妝造市場熱熱鬧鬧,漢服銷售也從春節前火到春節後,其中馬面裙成為爆款“頂流”。2月22日,記者看到,在漢服原創品牌“織造司”的拼多多店鋪,明制馬面裙累計已賣超過2.6萬件。該店最高月銷售額達到300多萬元。
記者獲悉,作為中國最大漢服生產基地的山東曹縣,以馬面裙為主的龍年拜年服銷售額已經超過了3億元。兔年臘月,拼多多漢服成交量同比增長5倍,馬面裙搜索量是去年同期的23倍,多個熱銷單品的銷售額均達到百萬元。
馬面裙“出圈”受熱捧
今年央視春晚節目《年錦》驚豔四座。螢屏之外,“全球同袍點亮世界地圖”也成為熱門話題。小紅書數據顯示,今年春節,超1萬名社交平臺博主在海外穿漢服慶新春,他們把中國傳統服飾帶到了英國、荷蘭、西班牙等國家和地區。
大年初二,倫敦中國城內,上百名年輕人穿著漢服款款前行,自信展示著傳統文化之美。“我不但被瘋狂拉住合影,還有好多人禮貌問可不可以摸一下。”留學生秋山興奮地說。英國蘭卡斯特大學的照片牆帳號也專門分享學生漢服迎新春的魅力:“再說一次,這些衣服太美了!”
中國人將穿漢服的風吹到世界各地,海外電商平臺銷量也有增長。“馬面裙在Temu有上新,大人小孩都有。”在墨爾本生活的胡女士發現,Temu在澳大利亞新增了漢服類目,一條馬面裙售價35澳元(約164.9元人民幣)至50澳元不等,其中某售價45.39澳元的馬面裙月銷量達250件。
馬面裙“出圈”,讓不少傳統外貿家紡企業轉型。浙江海寧許村鎮是全國最大的提花面料生產基地之一。在該鎮某紡織公司廠房,24臺大提花機器正24小時不停歇生產馬面裙面料。
“半年前我們還主做窗簾布、沙發布。”該公司負責人坦言,此前公司80%的家紡產品出口中東、非洲,一度銷量大幅下滑。一籌莫展之際,一個30萬米的馬面裙面料訂單讓他察覺到新商機。“馬面裙訂單爆了,我們半年內賣出幾萬米麵料。”
新中式服飾商機大
如今打開社交媒體,新中式穿搭已成為今年春夏最重要的趨勢之一。據唯品會數據顯示,春節前後1個月,新中式服飾銷量相比去年1月翻倍,其中女裝銷量增長近2倍。
文化自信下,新中式穿搭的潮流將越來越熱。宋錦外套搭牛仔褲,就是傳統文化和現代潮流產生碰撞的典型,說明大家對時尚產生更獨特的理解和思考。
更令行業興奮的,是新中式穿搭可能衍生出的行業新商機。香雲紗、妝花、織錦、緙絲等布料正朝著更日常、更舒適的方向進階。
“非遺工藝工業化是漢服普及的重要課題。”“織造司”聯合創始人表示,很多傳統織造工藝複雜,產量極低,在團隊改良面料及壓褶工藝後,馬面裙可以直接機洗,也更加透氣。
讓更多人參與進來。新中式服飾消費需求和潛能巨大。當下已有大量設計師入局,並引入不少時裝進口專業設備,使得新中式服飾的工藝、紋樣、面料、產能快速迭代,服裝製作專業度明顯提升,以滿足消費者多樣化需求。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