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Luciana Magalhaes 報導 瑞典卡車品牌斯堪尼亞首席執行官克裏斯蒂安·萊文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該公司將於 10 月啟動其 20 億歐元(約合 22.8 億美元)的中國生產基地,這是其繼瑞典和巴西之後的第三個全球製造基地。
萊文表示,這家新的中國工廠最終將達到每年生產 5 萬輛汽車的產能——幾乎是斯堪尼亞去年在巴西工廠產量的兩倍——同時也會增加對南美洲製造零部件的需求。萊文還負責集團特拉頓,該集團旗下擁有斯堪尼亞、曼恩、國際和大眾卡車與客車等品牌。
斯堪尼亞公司也在巴西啟動了一個新的為期四年的投資週期。巴西在 20 世紀 50 年代末成為其僅次於瑞典的第二大中心。到 2028 年,該公司將在位於聖保羅州的當地中心投入 20 億雷亞爾(約合 3.5 億美元)的資金。部分投資將用於清潔運輸相關專案,包括電氣化。
斯堪尼亞的主要生產基地位於歐洲和南美洲,通過在不同地區提供相同的產品,該公司得以在世界多個地區擴大其業務範圍。
萊文說:“這使我們在拉丁美洲和歐洲變得非常強大,但在亞洲卻相當薄弱。如果亞洲的客戶想買一輛斯堪尼亞卡車,他們就得從歐洲或巴西進口,這意味著可能要等上六七個月。”
在中國市場開展業務也使斯堪尼亞能夠接觸到中國下一代的運輸技術。
“所以我們想利用這一點,”他說,“我們想成為這個生態系統的一部分,我們想接近競爭對手。”
斯堪尼亞在中國的大規模押注正值其與美國貿易緊張局勢加劇之際,萊文稱這種緊張局勢“對整個世界都不利”。
他說:“這背離了世界秩序,也背離了自由貿易這一讓世界變得更富裕、更宜居的基本機制。”
相比之下,萊文對由巴西、阿根廷、巴拉圭和烏拉圭組成的南方共同市場(Mercosur)的前景持樂觀態度,該組織正尋求批准去年 12 月談判達成的一項新的與歐盟的貿易協定。
“如今,如果南方共同市場真的復蘇,那會讓我們變得更加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