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古鎮“打卡”、非遺體驗、博物館觀展和傳統服飾“打卡”等新型文旅體驗在今年“五一”假期迎來消費熱潮。
文博場館、文化景區人氣高漲,從參觀博物館到探索古村古鎮,遊客沉浸在各地豐富的文化氛圍中。
值得關注的是,在年輕遊客群體中,“新中式”旅行方式成為新的消費熱點,這種旅行方式將年輕人對傳統文化的喜愛和現代旅遊休閒方式相結合,給人們的旅途增添了更加豐富多元的文化內涵,受到遊客關注。周莊、烏鎮、濮院、西塘、鹽官等古鎮,在這個假期以與時俱進的“文氣、洋氣、煙火氣”吸引各地遊客的到訪。
重慶市文化和旅遊發展委員會的數據顯示,“五一”假期全市博物館共接待觀眾121.35萬人次。新推出的28個專題展覽、48項特色社教體驗活動以及80餘場特色展覽,融合了演藝、賞花遊園、旅遊專線、特色活動等豐富元素,滿足市民遊客對古跡遺跡和博物館日益高漲的遊覽需求。
今年2月,殷墟博物館新館開館,吸引大批文博愛好者慕名而來。“五一”假期,殷墟博物館與殷墟景區聯動舉行商代馬車巡遊、商代樂器快閃、商代服飾演藝等活動,熱度持續攀升。在殷墟考古文旅小鎮的考古科學體驗館,遊客“變身”考古隊員,領略技術創新與文化創意深度融合帶來的全新遊覽體驗。
博物館讓古都西安“大放異彩”。“五一”假期,西安市文博單位共接待觀眾約110.9萬人次。遊客在快閃市集欣賞非遺花鼓敲背表演、國風舞蹈、西安民謠等演出外,還能沉浸式體驗古法敲背、陶瓷繪畫、蹴鞠遊戲等多種地方特色休閒玩樂專案。
“五一”假期,南方地區的降雨天氣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不少人的旅行計畫,但也讓以博物館為代表的室內場館熱度飆升,本就深受年輕人喜愛的博物館在假期一票難求。“五一”期間,首次展出睡虎地秦墓出土的29件竹簡和木牘的湖北省博物館成為馬蜂窩平臺熱度上漲最快的博物館。同程旅行數據顯示,一些相對小眾的專題博物館也進入熱門行列,例如長影舊址博物館、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江南貢院)、自貢恐龍博物館、上海汽車博物館等。
隨著旅遊市場的快速復蘇,文化和旅遊正在更深度、更廣範圍和更高層次加速融合。故宮博物院、中國考古博物館、三星堆博物館、南昌漢代海昏侯國考古遺址公園等成為研學旅遊熱點。在洛陽,第41屆牡丹文化節與龍門石窟、洛邑古城成為“五一”假期旅遊“頂流”,不僅接待人次和旅遊收入創下歷史新高,還帶動了旅遊業態和體驗專案的創新。美團數據顯示,4月以來,“漢服妝造”的搜索量同比增長136%,陝西西安、河南洛陽、江蘇蘇州位居搜索熱度前三。
紅色旅遊持續火熱。中共一大紀念館、西柏坡紀念館、福建古田旅遊區等地迎來接待高峰。在江蘇省徐州市七裏溝街道的紅色教育基地,為提升遊客體驗,當地採用現代化設計和科技手段對景區進行升級改造,建設成集陳列展示、教育培訓、情景體驗於一體的紅色景點。在浙江嘉興、貴州遵義、江西井岡山、湖南橘子洲、陝西延安等地,人們通過“打卡”紅色地標、瞻仰革命聖地、探訪紅色舊址、緬懷革命先烈等形式,接受紅色教育、傳承紅色基因、厚植家國情懷。
來源:中國文化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