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夏天,在避暑勝地貴州,貴陽、六盤水、畢節等高海拔地區一如既往火爆,一房難訂。然而讓人沒想到的是,被當地群眾稱為“貴州空調外機”的銅仁,卻也迎來了大波客流。據銅仁文旅部門數據,今年1至7月國內遊客接待量同比增長超過14%,暑期增長尤為明顯。這個因氣溫高而相對遇“冷”多年的“火盆”,為何能打出逆襲牌?流量密碼是什麼?
高聳入雲的梵淨山是著名的世界自然遺產,以歷經14億年地質演變形成的蘑菇石、紅雲金頂等地質奇觀聞名,是貴州文旅名片——“黃小西吃晚飯”中的“飯”。由於客觀條件限制,梵淨山每日限制9000張門票,暑期門票早早售罄已成為常態。以往遊客慕名前來,要麼提前網上購票,要麼失望之後轉身走人,而大部分上山遊客下山後也直奔旁邊的鳳凰古城等地,留不住過夜客。
“梵淨山太出名了,但同時也產生了虹吸效應,很多外地遊客認為銅仁只有梵淨山。”銅仁市文體廣電旅遊局局長楊紅軍說,“銅仁文旅部門這幾年的一個重頭工作就是擴點成線、連線成面,用梵淨山IP吸引人,把藏在深山少人知的好資源的‘蓋頭’掀起來,拿優秀的文旅資源和精心的服務留住人。”
“梵淨山門票已售罄,不如來周邊這些地方!”“不要只盯梵淨山,周邊這些地方也很‘香’!”……近期大量類似廣告和推文頻頻出現在網路上和梵淨山周邊,看似簡單粗暴,但確有效果。來自廣東的李先生就是點開這些文章,才發現梵淨山周邊還有很多值得一遊的地方,決定帶家人爬完梵淨山去石阡泡溫泉。
實際上,銅仁的夏天只是市區溫度偏高,深山之中卻別有一番天地。亞木溝水溫常年維持在22℃以下,負氧離子濃度高達每立方釐米數萬個;銅仁大峽谷被稱為“大地之縫”,平均氣溫比外界低5℃-10℃;九龍洞不但涼爽宜人,還能欣賞千奇百怪、別具一格的鐘乳石;雲舍村兩條河流穿村而過,青石小巷錯落有致,土家族文化元素隨處可見;石阡溫泉水因“既能泡又能喝”聞名,以此打造的度假酒店“水趣”十足……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