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Crispian Balmer 報導 以色列對伊朗的突襲顯然旨在嚴重擾亂德黑蘭的核計劃,並延長其研發核武器所需的時間。
但襲擊的規模、以色列選擇的目標以及政界人士的言論表明,其背後還隱藏著另一個長期目標:推翻伊朗政權本身。
上周五淩晨的空襲不僅打擊了伊朗的核設施和導彈工廠,還針對該國軍事指揮鏈中的關鍵人物及其核科學家,這些打擊似乎旨在削弱伊朗在國內及地區盟友中的信譽——專家指出,這些因素可能動搖伊朗領導層的穩定性。
“人們假設以色列這樣做的原因之一是,他們希望看到政權更迭,”華盛頓近東政策研究所的邁克爾·辛格(Michael Singh)表示,他曾是喬治·W·布希總統任內的高級官員。
“它希望看到伊朗人民起義,”他說,並補充稱,最初一輪襲擊中平民傷亡有限也反映了更廣泛的目標。
在以色列戰鬥機開始轟炸伊朗核設施和防空系統數小時後,以色列總理本傑明·內塔尼亞胡在一段視頻講話中直接向伊朗人民發聲。
「這個壓迫你們近50年的伊斯蘭政權,正威脅要摧毀我們的國家——以色列國,」內塔尼亞胡說。
以色列的目標是消除核武器和彈道導彈威脅,他說,但補充道:“隨著我們實現目標,我們也在為你們實現自由鋪平道路。
“政權不知道是什麼擊中了他們,也不知道什麼將擊中他們。它從未如此脆弱。這是你們站出來讓聲音被聽到的機會,”內塔尼亞胡說。
然而,儘管以色列此次前所未有的襲擊造成了巨大破壞,但伊朗統治者及其以什葉派為主的民眾對以色列長達數十年的敵意,讓人質疑是否能煽動足夠的公眾支持,推翻德黑蘭由忠誠安全部隊支持的根深蒂固的神權統治。
辛格警告稱,沒有人知道在伊朗形成反對派所需的條件。
上周五的襲擊是以色列所稱的長期行動的第一階段。專家表示,他們預計以色列將繼續打擊伊朗關鍵核設施,以延緩德黑蘭邁向核武器的步伐——即使以色列自身不具備消除伊朗核計劃的能力。
伊朗稱其核計劃僅用於民用目的。聯合國核監督機構本周得出結論,伊朗違反了其在《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下的義務。
以色列的首輪打擊針對伊朗軍方和科學界的高級人物,摧毀了該國大部分防空系統,並摧毀了伊朗核設施中的地面鈾濃縮工廠。
“作為一個民主國家,以色列認為,一個國家的國民有權塑造本國政治並選擇政府,”以色列駐華盛頓大使館表示。“伊朗的未來只能由伊朗人民決定。”
內塔尼亞胡曾多次呼籲改變伊朗政府,包括今年9月。
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政府雖默許以色列的空襲並協助其盟友抵禦伊朗的報復性導彈襲擊,但並未表明尋求推翻德黑蘭政權。
白宮和伊朗駐紐約聯合國代表團也未立即對該事件置評請求作出回應。
終結伊朗核計劃尚不可及,至少目前如此
以色列若要拆除伊朗的核設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軍事分析師一直認為,徹底摧毀伊朗境內那些戒備森嚴的核設施可能根本不可能。
以色列政府也曾警告稱,僅憑軍事行動無法徹底摧毀伊朗的核計劃。
“通過軍事手段摧毀核計劃是不可能的,”以色列國家安全顧問茨哈奇·漢內格比在接受以色列第13頻道電視採訪時表示。然而,軍事行動可能為與美國達成協議創造條件,從而阻礙核計劃的推進。
分析人士還對以色列是否具備獨自摧毀伊朗核計劃所需的彈藥表示懷疑。
“以色列可能無法在沒有美國參與的情況下完全摧毀核專案,”曾任摩薩德首席分析師、現任以色列國家安全研究所研究員的西瑪·沙因週五對記者表示。
儘管延緩德黑蘭核計劃對以色列具有價值,但破壞政權的希望可能解釋了為何以色列針對如此多高級軍事人物,這可能使伊朗安全機構陷入混亂。
“這些人非常重要,非常有經驗,在各自崗位上工作多年,是政權穩定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政權的安全穩定,”辛說。
“在理想世界中,以色列當然希望看到政權更迭,這一點毋庸置疑,”她表示。
但這種變革將伴隨風險,前美國中東事務副國家情報官、現任大西洋理事會成員喬納森·帕尼科夫指出。
如果以色列成功推翻伊朗領導層,無法保證接任者不會在與以色列的衝突中採取更強硬的立場。
“多年來,以色列許多人堅稱伊朗政權更迭將帶來新的、更好的時代——當前的神權政權已是最糟糕的局面,”帕尼科夫說,“但歷史告訴我們,情況總可能更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