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Nick Carey and Christina Amann 報導 面對中國即將實施的出口管制,全球汽車製造商正全球搜尋關鍵稀土元素,企業高管擔憂此舉可能導致零部件短缺和工廠停產。
稀土磁鐵為汽車零部件中的電機提供動力,這些部件包括後視鏡、揚聲器、油泵、雨刷器以及燃油洩漏和制動感測器。在電動汽車中,它們發揮著更為重要的作用。
儘管中美協議緩解了供應威脅,但今年早些時候類似限制措施已耗盡庫存,而北京方面也加大了出口許可證的審批難度。
此後中國大幅擴大出口限制,全球企業面臨供應短缺。
諮詢公司AlixPartners估算,中國掌控全球70%的稀土開採量、85%的精煉產能以及約90%的稀土金屬合金和磁鐵產量。
中國新版出口管制清單新增鐿、鈥、釹等元素,這些元素同樣用於汽車製造。
德國金屬粉末供應商NMD首席執行官納丁·拉傑納表示:“形勢非常嚴峻”,客戶正尋求從中國以外的任何管道採購稀土。
為應對中國的壟斷地位,美國總統特朗普與澳大利亞總理安東尼週一簽署關鍵礦產協議,其中包含美國對澳大利亞稀土開採專案的投資。
NMD公司拉伊納指出,儘管瑞典等國擁有豐富稀土資源,但缺乏礦山開採和精煉能力使其難以利用。而重稀土領域,中國掌控著全球99.8%的精煉產能,替代來源微不足道。
“我們的庫存基本售罄,僅剩少量儲備,”拉伊納坦言。
雖然舊車可回收稀土,但該產業尚處萌芽階段。雷諾支持的Neutral公司目前每年在法國回收40萬輛汽車的稀土,並與歐洲15個品牌簽訂了合同。
但Neutral首席執行官讓-菲利普·巴烏阿表示:“挑戰在於擴大這些活動的規模。”
“庫存已耗盡”
即便中國供應商能在11月8日出口管制生效前完成新訂單,海運至歐洲仍需45天。稀土供應瓶頸的威脅,是汽車行業面臨的諸多難題之一。
中國還對鋰離子電池及電池材料實施出口限制,引發電動汽車零部件供應擔憂。
上周,中國與荷蘭圍繞鮮為人知的荷蘭晶片製造商恩智浦的知識產權糾紛,因其供應大量汽車晶片零部件而引發工廠停產擔憂。
汽車製造商還面臨美國關稅挑戰,預計將在第三季度財報中披露相關成本。
但中國通過稀土控制對該行業的掌控,堪稱最棘手的問題之一。
“他們能在兩個月內讓整個汽車業停擺,”豐田汽車北美採購供應商發展副總裁瑞安·格裏姆表示。
供應商博世集團法國、比荷盧三國、西歐及南歐總裁布魯諾·加裏表示,預計汽車行業將在截止日期前“囤積稀土原料”。
但現代汽車磁鐵供應商高管透露,儘管今年早些時候已建立庫存,“大部分庫存已被消耗殆盡”,供應依然緊張。
三位行業消息人士透露,10月9日中國宣佈新的出口管制後,部分稀土出口商立即收到海外客戶的緊急訂單。
稀土零添加電機
汽車製造商正採取措施降低對稀土的依賴。
通用汽車等車企及采埃孚、博格華納等主要供應商正研發稀土含量低至零的電動汽車電機,寶馬和雷諾已成功生產出不含稀土的電機。
Monumo公司運用人工智慧和深度技術模擬,協助客戶降低現產電機的稀土含量。該公司首席執行官多米尼克·維吉恩表示,其英國客戶(包括多家全球十大汽車製造商)的稀土用量平均減少了24%。
汽車製造商正全力推進新一代電動汽車無稀土電機的研發。
但行業專家指出,這些電機距離量產尚需數年時間,而中國境外開發新稀土礦和加工廠的努力同樣面臨挑戰——北京方面可通過壓低價格破壞這些努力。
專家表示,美國政府對此威脅的重視程度遠超歐洲。
供應鏈專家SC Insights聯合創始人安迪·萊蘭指出,北京方面一直專注於價格競爭優勢,並將持續如此。
“中國總能壓低價格,”他談及開發無稀土電機時說,並補充道:面對更便宜的稀土磁體電機,汽車製造商可能難以證明更昂貴部件的合理性。
“因此這確實是高風險投資。”
與此同時,中國預計將繼續掌控稀土供應權。
稀土貿易商Tradium高級經理揚·吉塞指出:“出口管制遠未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