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提案加速對海底礦產的開採,引發環保人士抗議。
據《環球時報》援引英國廣播公司9日消息,當地時間1月9日,挪威議會投票通過了一項提案,將加速對海底礦產的開採,這也讓挪威成為世界上首個開放商業深海採礦的國家。
挪威的這一提案將開放28萬平方公里的國家海域供相關企業申請開採,這一區域的面積比英國的國土面積還要大4萬多平方公里。挪威去年的一項研究發現,該國大陸架延伸處的海底存在“大量”金屬和礦物。
挪威洛克礦業公司創始人沃特·松尼斯表示,他的公司已計畫申請開採許可證。
報導稱,深海海底富含鐵、鋰、鈷等礦物質,用於從風力渦輪機到電動汽車電池的各種領域,對發展綠色清潔技術非常重要。
然而,深海也是世界上最後幾個未受破壞的生物棲息地之一。挪威的深海是大量海洋物種的家園,小到磷蝦,大到鯨魚,其中許多物種尚未被人類發現。因此,對這些礦產資源的開採在全球尚存爭議。
環境科學家警告說,這有可能對海底生物造成“毀滅性打擊”。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認為,深海採礦技術可能會產生嚴重的噪音和光污染,並對生物棲息地造成損害。英國非政府組織環境正義基金會研究員馬丁·韋伯勒表示,這對海洋棲息地來說是“災難性的”。
“這是朝著錯誤方向邁出的一大步。”挪威綠色和平組織負責人弗羅德·普萊姆說,“我們不知道我們可能會失去什麼,因為我們不知道深海裏有什麼。”
對此,挪威政府表示,海底礦物提供了一個令人興奮的新產業,但“只有當該行業能夠證明可以以可持續和負責任的方式進行開採時,才會允許開採”。
然而,歐盟和英國對挪威此舉表示擔憂,並呼籲其暫時禁止這種做法。去年11月,120名歐洲國家議員發表公開信,呼籲挪威議會否決相關提案。即使在挪威國內,反對聲音也不少。挪威海洋研究所表示,政府還需要5到10年深入研究深海採礦對物種的影響。
另一封由來自世界各地800多名科學家簽署的公開信呼籲暫停深海採礦,稱這有可能造成損失,“這種損失在幾代人的時間尺度上都是不可逆轉的”。
目前尚不清楚挪威深海採礦業的發展速度有多快。普萊姆說,勘探可能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才能開始。
眼下挪威議會仍需要批准頒發採礦許可證,相關企業才能開始開採。“在實際採礦開始之前,還會進行另一次投票。”世界自然基金會挪威分部深海採礦專家費埃爾託福特(Kaja Lønne Fjærtoft)表示。
費埃爾託福特說,還有一個問題是北極的深海採礦是否會成為一個具有商業價值的行業。她認為,該地區的礦物將“極其難以開採”,而當這些礦物被商業開採時,為綠色經濟轉型做出貢獻可能也“太晚了”。
值得注意的是,挪威決定批准深海採礦,是在國際水域是否也應該開放這種做法的廣泛辯論的背景下做出的。目前,負責監管海底開採的是國際海底管理局,該機構為聯合國附屬機構,預計將於明年最終確定國際水域採礦規則。
來源:中國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