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Simon Jessop 報導 上周,聯合國推動投資以保護世界海洋的倡議在一場會議上達成約 100 億美元的交易,遠低於每年所需的資金規模,因為許多投資者在承諾資金之前希望海洋管理方面有更明確的監管規定。
儘管在尼斯舉行的聯合國會議上,各國政治領導人採取措施應對過度捕撈和污染問題,這些問題威脅著脆弱的生態系統以及依賴這些生態系統的民眾,但要讓各國達成更好的治理協議卻困難重重。
目前僅有 50 個國家批准了一項新的公海條約,該條約規定了 2023 年由 130 多個國家達成一致的國際水域管理規則,並對有害行為加以限制。美國是尚未批准該條約的國家之一,此前特朗普總統已讓美國退出了多項氣候倡議。
英國渣打銀行自然業務主管奧利弗·威瑟斯表示,由於缺乏明確的治理框架和可靠的海洋相關數據,迄今為止,私營部門的資金投入一直受阻。
他說:“海洋與陸地最大的不同在於公海不屬於任何一個主權國家。這是一個重大挑戰,因為沒有一個主權國家對公海負責。”
在法國達成的交易中,大部分來自公共部門銀行,其中包括拉丁美洲和加勒比開發銀行(CAF)提供的 25 億美元資金,以及由一組開發銀行提供的 30 億歐元(約合 35 億美元)用於對抗塑膠污染。
雖然有所增加,但總額仍遠遠低於所需水準。2015 年至 2019 年間,僅投入了 100 億美元,而聯合國估計每年所需資金為 1750 億美元。
聯合國開發計畫署政策和方案支持局副局長安弗蘭辛·皮克普說:“公共資金不夠,私人資金更少。所以我認為這是一個尚處於起步階段的領域。”
皮克普說,改善政策環境和監管,包括取消她認為助長了諸如過度捕撈等有害行為的補貼,是關鍵所在,其次是建立包括對專注於海洋相關技術的初創企業進行投資在內的投資管道。
行業追蹤機構 Sightline Climate 分享給路透社的數據顯示,迄今為止,該行業僅獲得了總體資金的一小部分。
2020 年至 2025 年期間,海洋科技僅獲得了 2020 億美元投資總額的 0.4%,不過數據顯示 2025 年初的開局較為強勁。
法國巴黎銀行資產管理公司生物多樣性負責人羅伯特 – 亞曆山大·普瓦傑表示:“作為投資者,我們所尋求的是政府和政策制定者能夠應對系統性風險。”他還補充道,如果該條約“具有強有力的約束力和執行機制”,他將對此表示歡迎。
解決資金缺口還需要政策制定者和投資者齊心協力,共同應對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和海洋健康方面相互交織的挑戰。
地球變暖正在使海洋升溫,加劇了海水酸化和珊瑚白化等現象,氣候科學家表示,如果全球能夠按計畫減少碳排放,這些影響將會得到改善。
科學家、海洋專家和投資者表示,過度捕撈、污染海洋的船隻、近海石油鑽探以及可能的深海採礦等活動共同損害了海洋健康,這些都需要更有力的政策行動。
儘管此前行動進展緩慢,但在尼斯卻出現了積極的跡象,因為有二十多個國家支持法國提出的禁止深海採礦的呼籲;並且還新設立了若干海洋保護區。
塞舌耳農業、氣候變化與環境部長弗拉維安·朱伯說:“從某種意義上說,海洋是我們最後一個肆意掠奪而不考慮未來的領域。”他將其形容為一種“無序爭奪”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