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緩解投資者對其雲業務利潤的擔憂,雲服務供應商甲骨文(Oracle)披露了大型AI(人工智慧)基礎設施專案的利潤預期。
當地時間10月16日,在甲骨文AI World大會上,公司聯席CEO克萊·馬古伊克(Clay Magouyrk)舉例稱,一個為期六年、總收入600億美元的AI基礎設施專案,其毛利率可達35%,這樣的毛利率水準“即使對於規模最大的客戶來說也有參考意義”。
甲骨文首席財務官Doug Kehring表示:“很多人猜測甲骨文是為了賺錢而追求收入,但我想說清楚。我們只追求機會,我們能夠看到有吸引力的市場利潤,從而為我們的知識產權和給客戶帶來的機遇獲得獎勵。”
此外,甲骨文方面透露,公司的剩餘履約義務(RPO,客戶已簽約但尚未計入收入的合同)已經超過5000億美元。今年9月,甲骨文稱公司的RPO金額已經達到4550億美元。
馬古伊克表示,在上季度的30天內,甲骨文已經簽訂了價值650億美元的新雲基礎設施供應合同,由“來自四個不同客戶的七份不同合同”構成。這四個客戶中沒有OpenAI,但有Meta。
這也意味著,甲骨文確定了與Meta的合作夥伴關係。今年9月,有外媒報導稱,兩家公司在談判一項價值200億美元的雲業務合同。
消息傳出後,甲骨文(Nasdaq:ORCL)股價盤中一度漲近5%,全日漲3.09%收於每股313.00美元,總市值8923億美元。不過,當天晚些時候,甲骨文公佈了其長期收入和利潤預測,股價在盤後交易中跌超2%。
甲骨文方面預計,公司的年度營收將在2030財年達到2250億美元,調整後每股利潤將達到21美元;預計雲基礎設施的年收入將在2030財年增至1660億美元,占其總營收的近75%。其中,受AI驅動的數據平臺收入將飆升至200億美元,該數字在2025財年是24億美元。
雖然這些數字都超出了分析師的預期,但股價在盤後交易中走低,或許說明部分投資者依然心懷憂慮。
此前,有外媒報導稱,在截至今年8月31日的三個月中,甲骨文旗下英偉達相關雲業務的銷售額為9億美元,僅實現了約1.25億美元的毛利潤,毛利率僅為14%。如此低的毛利率或許要歸因於英偉達晶片的高昂成本,以及甲骨文為搶佔市場份額而採取的激進定價策略。
彭博行業研究分析師Anurag Rana表示,新披露的數據有助於平息市場對公司盈利能力較低的擔憂:“鑒於甲骨文的雲業務仍處於起步階段,利潤很有可能在未來幾年得到改善。”
來源:中國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