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正在推動汽車業的電動化轉型,但面臨重重挑戰。據央視新聞報導,歐洲議會在5月早些時候通過了放寬車企碳排放規則修訂案,將在新的乘用車和廂式貨車二氧化碳減排目標方面,給予汽車製造商更靈活的排放合規選項。此舉被指歐洲清潔交通戰略的“倒退”,但是義大利總理梅洛尼日前表示,過於僵化的綠色政策可能會摧毀歐洲的工業基礎。
據記者報導,梅洛尼17日與德國總理默茨在意大利舉行會談,她在會後表示,歐盟正推動電氣化,特別是在汽車行業,這可能會削弱歐洲的製造實力。“我常說,在沙漠裏沒有綠色可言,首先我們必須對抗歐洲工業的荒漠化。”
梅洛尼批評歐盟過去在監管上的做法過於死板,稱其“扼殺”了汽車等行業。她還對歐洲在電動車供應鏈上依賴非歐洲國家表示擔憂,稱之為戰略弱點,並認為僅專注於電動化轉型是適得其反,因為這些供應鏈並不由歐洲控制,而是由其他勢力掌控。
梅洛尼表示,義大利和德國作為歐洲最大的兩個製造經濟體,應當在恢復競爭力方面發揮領導作用,並指出汽車產業是兩國合作能夠產生決定性影響的一個關鍵領域。
2024年德國政府對電動車的補貼到期後未再延長,當年電動汽車銷量下跌27%。純電動汽車銷量的下降凸顯了德國汽車行業整體面臨的挑戰。一些批評人士認為,德國經濟的萎靡與被迫向電動汽車轉型有關,電動化轉型政策損害了德國汽車製造商的利益。
據美媒Politico報導,默茨在競選期間曾表示,德國的經濟政策“幾乎完全是為了保護氣候”,“我們將會也必須改變這種狀況”。從去年開始,歐洲大陸的選舉掀起了一場“綠色反彈”,政治家們將注意力集中在選民們最關切的移民、生活成本、經濟停滯等問題,而忽略了氣候問題。不過,這一事態發展也並不意味著歐洲人想要放棄能源轉型。在德國,一些企業認為,“能源變革”需要監管改革,更加注重成本效益。
來源:中國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