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Cian Muenster 報導 德國聯邦統計局週一表示,由於汽車製造業和能源生產的推動,德國 5 月份工業生產增幅超出預期。
產量較上月增長了 1.2%,而路透社調查的分析師此前預測將持平,增長率為 0%。
荷蘭國際集團(ING)全球宏觀經濟學負責人卡斯滕·布熱斯基(Carsten Brzeski)表示:“現在就宣佈一切恢復正常還為時尚早,但至少從低水準出現週期性反彈的跡象正在增多。”
不過,他表示,短期內由於貿易緊張局勢持續、歐元走強以及今年夏天迄今天氣乾燥炎熱,導致德國河流水位在這一時節降至極低水準,下行風險有所增加。
漢堡商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西拉斯·德拉魯比亞表示,5 月份的增長可能意味著製造業正在走上復蘇之路。
德拉魯比亞表示,儘管目前的生產水準仍遠低於疫情後初期復蘇階段的水準,但已連續數月呈現上升勢頭。
德國商業銀行高級經濟學家拉爾夫·索爾文表示,4 月和 5 月的產量略高於第一季度的平均水準,這讓人燃起了工業已走出低谷的希望。
索爾文表示,儘管預計第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幾乎不會增長,但隨著政策調整,接下來幾個季度的增長仍將持續,最遲明年將帶來顯著的推動作用。
德國政府已批准一項稅收減免計畫,以刺激投資,使經濟在經歷了兩年的萎縮後重新恢復增長。
5 月份的生產得益於汽車製造業較 4 月份增長 4.9%,以及能源生產增長 10.8%。
五月份制藥業產量增長了 10%,這也對整體業績產生了積極影響。
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的歐洲高級經濟學家弗朗齊斯卡·帕爾馬斯(Franziska Palmas)表示,5 月份德國工業生產數據好於預期,部分原因是制藥行業持續出現關稅搶跑現象,即美國在新關稅生效前加大從德國的採購。
帕爾馬斯表示,然而,其他行業的產出也比預期更能抵禦關稅的影響。
波動較小的三個月環比數據顯示,3 月至 5 月的產量比前一季度高出 1.4%。
統計局還將 4 月份的生產數據向下修正為下降 1.6%,降幅大於初步數據中的 1.4%。
週五公佈的數據顯示,德國 5 月份工業訂單下降 1.4%,結束了近期的回升勢頭,原因是來自歐元區內部的需求大幅下滑。
帕爾馬斯表示,工業訂單依然疲軟,過去幾個月歐元的快速升值將在短期內對生產造成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