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CN ZH-CN en EN
English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SKY ECONOMY NEWS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您當前的位置 : 汽車 > 文章内容 返回
德國汽車工業面臨轉型困境
发布:2024-09-04

今年以來,多家德國車企放緩電動化轉型步伐,通過大幅削減成本和裁員等措施著眼未來發展。大眾汽車集團2日發佈聲明說,公司正考慮首次關閉其在德國的一家汽車製造廠和一家零部件廠。計畫如果得以實施,將是大眾汽車歷史上首次在德國關閉工廠。
  
分析人士指出,今年以來,許多整車製造商因受電動汽車銷量明顯放緩影響紛紛放緩電動化進程。在多重因素作用下,德國汽車工業轉型之路正遭遇“逆風”,汽車行業應及時避免“去工業化”帶來的負面影響。
  
供應商危機困擾車企
  
今年上半年,大眾汽車集團的業績表現為“增收不增利”:儘管營收達到1588億歐元,同比增長1.6%,但營業利潤約為101億歐元,同比下降11.4%。同時,全球銷量約435萬輛,略低於去年同期的437萬輛。
  
大眾汽車集團管理董事會主席奧博穆表示,大環境變得更加嚴峻,德國在競爭力方面逐漸落後。“我們現在必須加大力度,以創造長期成功的條件。”
  
大眾汽車考慮關閉德國工廠,折射出德國汽車工業的轉型困境。作為傳統汽車工業強國,德國近期面臨零部件供應商“破產潮”與“裁員潮”。例如,采埃孚計畫到2028年在德國裁員1.1萬人至1.4萬人;大陸集團已啟動7150人的裁員計畫;博世計畫在軟體和電子部門裁員1200人。
  
德國諮詢企業法爾肯施特格控股公司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共有20家年收入超過1000萬歐元的德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申請破產,同比激增超60%。
  
被譽為“德國經濟發展風向標”的慕尼克經濟研究所商業景氣指數顯示,德國8月商業景氣指數降至86.6點,為6個月以來最低水準。慕尼克經濟研究所所長克萊門斯·菲斯特表示,在德企業情緒低迷,不僅對行業現狀滿意度下降,對未來預期也更加悲觀。
  
電動化轉型遭遇“逆風”
  
德國聯邦汽車運輸管理局數據顯示,今年7月,德國純電動汽車註冊量同比大跌36.8%,上半年德國新註冊電動汽車的市場份額從去年同期的15.8%降至12.5%。
  
自去年12月德國政府取消電動汽車補貼後,消費者觀望情緒加劇,導致電動汽車銷量持續走低,許多整車製造商紛紛放緩電動化進程。梅賽德斯-賓士今年年初宣佈,將其50%的電動汽車銷售占比目標實現時間從2025年推遲到2030年。保時捷宣佈放棄2030年電動汽車銷量占新車銷量80%的目標。大眾集團也在考慮關閉其位於比利時的奧迪Q8 e-tron電動汽車生產工廠。
  
大眾集團首席財務官兼首席運營官阿爾諾·安特利茨表示:“汽車產業的未來是電動化。但在歐洲市場,傳統燃油仍保持主導地位,大眾集團將持續投入傳統燃油領域的研發、生產,以此穩固當下的立足點。”
  
德國汽車工業協會副主席托馬斯·佩克龍指出,市場需求呈放緩趨勢,電動汽車研發投入大,對於企業的盈利能力是極大挑戰。正因如此,多家跨國車企均調整電動化戰略,重新倚重內燃機,採取“油電雙行”的策略。
  
汽車行業專家認為,儘管德國車企在電動化方面暫時放緩步伐,但隨著技術不斷進步和市場逐漸成熟,這些車企很可能在未來重新加碼投資電動汽車業務,並找到新切入點。
  
“去工業化”效應持續顯現
  
當前,德國經濟正面臨高通脹、高利率以及出口需求疲軟等多重挑戰。菲斯特曾表示,德國面臨“去工業化”風險,部分行業如化工和汽車工業正經曆萎縮,汽車產量已連續多年下滑。
  
自俄烏衝突爆發以來,歐盟追隨美國對俄羅斯天然氣實施禁運等措施,導致能源供應緊張和通脹壓力加劇。美國借機向歐洲出口高價天然氣,進一步推高歐洲能源成本,進而對德國能源密集型產業造成巨大衝擊。
  
美國的單邊主義產業政策也是加劇德國製造業困境的重要因素。美國《通脹削減法案》推出了包括高額補貼在內的多項措施,以推動電動汽車和其他綠色產業在美國本土發展。此舉導致不少歐洲企業將投資計畫轉向美國。
  
同濟大學德國研究中心主任鄭春榮表示,“去工業化”效應不容忽視。德國是製造業立國,如果“去工業化”進程持續,德國經濟長遠發展將面臨巨大衝擊。儘管德國已出臺支持政策,試圖增強德國工業區位競爭力,但效果如何仍有待觀察。
  
此外,德國還受到經濟衰退和出口需求疲軟的雙重衝擊。同時,專業勞動力短缺成為長期挑戰。

來源:新華網

上一篇:中國8月份物流業景氣指數為51.5%
下一篇:聯合國安理會將就中東局勢舉行會議
相關推荐
  • 蔚來ET9地平線特別版官宣:雙拼色車身設計,11月21日亮相廣州車展
    链接阅读
  • 東風汽車佈局低空技術,首臺馬赫動力2.0T飛行發動機交付
    链接阅读
  • 與華為合作打造 廣汽新車全國率先獲批時速120公里L3高速測試牌照
    链接阅读
  • 嵐圖泰山華系首搭三腔空懸旗艦SUV上市21分鐘大定突破1萬臺
    链接阅读
  • 雷軍劃重點:小米2025Q3當季新車交付108796臺
    链接阅读
  • One More Thing:嵐圖追光L豪華轎車定檔12月上市
    链接阅读
  • 四電機3019馬力,比亞迪仰望U9 Xtreme純電超跑廣州車展全球首秀
    链接阅读
  • 全新純電AMG GLC動力資訊曝光:三電機900馬力,零百有望不到3秒
    链接阅读

歡迎瀏覽閱讀星空經濟新聞華文網

投稿郵件:
news@skyeconomymedia.com

中國總理對尚比亞進行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訪問,西方國家競相爭奪投資立足點

2025-11-19

歐盟實施配額限制鐵合金進口

中國C919客機亮相迪拜天空 力爭贏得海灣買家青睞

2025-11-18

德國財長抵達北京,貿易鴻溝擴大,供應鏈動盪

2025-11-17

日本尋求平息與中國不斷升級的臺灣爭端

特朗普削減牛肉、咖啡等食品關稅 應對通脹擔憂加劇

關於我們

星空經濟新聞華文網是一家專注於提供英中兩國最新資訊的新聞媒體,作為英中新聞分享的領導者,我們致力於打造一個全球化、多元化的新聞環境,旨在搭建東西方文化橋樑,連接同一星空下的每一處角落。

聯絡我們

編 輯 部:KINGTON UNITED KINGDOM HR5 3DJ
電子郵箱:skyeconomyandmediagroup@gmail.com

總编寄语

穿越天際,照亮世界,星空新聞,不負每一份關注。
友情:英國駐中國大使館 中國駐英國大使館 新華網 中國日報 鳳凰網 中國僑網 歐洲時報 俄羅斯龍報
没有结果
查看所有结果
  • 首頁
  • 頭條新聞
  • 聚焦英國
  • 經濟觀察
    • 金融
    • 证券
    • 商业市场
    • 公司
    • 能源
    • 汽車
    • 科技
    • 醫藥
  • 全球連線
    • 軍事
    • 政治
    • 文体
  • 中國視野
  • 全球精英連線
  • 電子報紙
  • 新聞資訊
  • 旅遊
  • 英中投资
  • 深度· 言論
  • 視頻

© 2023 SE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