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綜合 Ozan Ergenay 和 Amir Orusov 報導 週四公佈的數據顯示,德國 6 月份工業產出降至 2020 年疫情以來的最低水準,延續了去年的下滑態勢,原因是外國需求減弱以及來自中國的競爭加劇,不過出口增長超出預期。
聯邦統計局稱,工業產出環比下降 1.9%,降幅超過路透社對分析師調查所預測的 0.5%。
該辦公室補充說,產量已降至 2020 年 5 月以來的最低點,當時疫情引發了急劇收縮。
三個月的對比顯示,第二季度產量下降了 1.0%,回到了 2020 年上半年的水準。
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的歐洲高級經濟學家弗朗齊斯卡·帕爾馬斯(Franziska Palmas)表示,此前德國工業生產似乎在 2024 年大幅下滑後於今年出現反彈,但新數據顯示,2025 年的下降趨勢仍在持續。
帕爾馬斯補充道:“德國工業的中期前景依然黯淡,因為歐洲和中國的增長乏力,以及來自中國生產商日益激烈的競爭,可能會嚴重抑制對德國工業產品的需求。”
統計局還將 5 月份的數據從環比增長 1.2%修正為環比下降 0.1%,統計局稱此次修正源於汽車行業的企業提供的數據更正。
帕爾馬斯稱,第二季度產量環比下降 1%,這意味著上一季度該行業使國內生產總值減少了約 0.3%。
週三公佈的數據顯示,德國 6 月份工業訂單意外下降 1%,這是由於外國需求減少,已連續第二個月出現下滑。
荷蘭國際集團(ING)全球宏觀主管卡斯滕·布熱斯基(Carsten Brzeski)表示,週四公佈的數據可能帶來的一個不受歡迎的副作用是,第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的首次預估可能會被下調。
德國第二季度經濟萎縮 0.1%,初步估計顯示,此前數月為應對關稅預期而大量採購的美國需求放緩。
布熱斯基表示:“我們之前認為德國經濟至少會出現週期性反彈的觀點如今承受著巨大壓力。從表面上看,工業仍深陷長期的底部徘徊之中。”
出口增長
德國 6 月份出口額環比增長 0.8%,超出分析師預測的 0.5%的增幅。
統計局稱,對歐盟國家的出口增長了 2.4%,而對非歐盟國家的出口則下降了 1.2%。
與 5 月相比,對美國的出口下降了 2.1%,這標誌著連續第三個月下降,並且達到了自 2022 年 2 月以來的最低值。
德國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預計會受到美國關稅的嚴重影響。2024 年,美國是德國最大的貿易夥伴,雙邊貨物貿易總額達 2530 億歐元。
該辦公室表示,經日曆和季節性調整後,進口額較 5 月份增長了 4.2%。
德國 6 月份的外貿順差收窄至 149 億歐元(約合 173.9 億美元),低於 5 月份的 185 億歐元和 2024 年 6 月的 203 億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