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中國廣州白雲機場見證了一場特殊的啟程。2架裝有廣東“年菜”、承載“年味”的航班將飛越重洋。它們的目的地分別是遙遠的新西蘭和澳大利亞——兩個對食品安全標準要求極為嚴苛的國度。
這批廣東“金牌年菜”的成功出口,開啟了“年菜”進軍國際市場的大幕。它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跨國運輸,而是中國、廣東年菜文化走出去的一次精彩國際之旅;同時,也表明預製菜行業正邁向新的發展階段,為拉動消費和促進國際貿易帶來了新的生機。
廣東“年菜”的出現,可以追溯到3個多月前。當“年菜”這一新穎的概念在廣州首次亮相時,便吸引了上百家企業和海外華人的目光。
在供需博弈中,品牌行銷的競爭愈發激烈。去年冬至日,170 多款產品從全國各地彙聚一堂,參與“八大菜系百款年菜”研發評選活動,展開了一場激烈的“年菜”大比拼。最終,首批 26 款“金牌年菜”脫穎而出,進入京東年貨節,進入白雲機場、世界美食之都順德、出口基地南沙、國際都市香港……在短時間內,“年菜”從一個概念迅速轉化為市場上備受矚目的熱門商品,成為一顆耀眼的市場新星。
“年菜”迅速出圈的背後,彰顯了其獨特的文化內涵。千百年來,過年吃什麼是中國人的大事,“年菜”則契合了人們對於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自覺回歸與追尋。 “吃在廣東”,廣東美食飲譽天下。廣東作為華僑第一大省,海外遊子華人華僑,無不渴望通過家鄉美食來感受家的溫暖和年的味道。“年菜”也由此成為中國人一種情感寄託,無論你在異國他鄉,還是天涯海角,吃到小時候的味道,就能感受到濃濃的年味,就能慰藉鄉愁。
在全球範圍內,新西蘭和澳大利亞是對食品進出口檢驗要求極為嚴格的國家。廣東金牌“年菜”成功打入澳新市場,是對其高品質的有力證明。因此,澳新作為廣東金牌“年菜”走出國門的首站,意義非凡。僅新西蘭當地就有24萬多華人,消費市場潛力巨大,而且進入澳新就相當於獲得了其他國家市場的“敲門磚”。這對於國內生產商來說,無疑是一個拓展國際市場、提升品牌影響力的良機。
當然,從最初的“出圈”到如今的“出海”,廣東金牌“年菜”的國際亮相並非一路坦途,而是經歷了重重波折。例如尚處於產業發展的初級階段,以及企業資質的認證、不同口味的適應、文化差異的克服以及食品安全標準的統一等等。作為全國第一經濟大省的廣東,為此始終不斷創新,積極推動預製菜產業的健康發展,不僅在口味和品質上精益求精,也在包裝和行銷上下足功夫,使其更符合國際市場的需求和審美。
這場被譽為“內外兼修”的農產品國際化推廣盛宴,也激起層層漣漪。一組數據顯示,2022年廣東農產品出口額達1157.7億元,增長69.1%,增速排名全國第一,其中經廣東口岸出口的預製菜達310億元。2023年,廣東農產品出口額進一步增長,達到1309.1億元。
提得一提的是,廣東在農業領域的創新遠不止於此。早在前年,廣東就率先推出了“年魚”概念,成功地將傳統的魚類產品與節日市場相結合。而今,“年魚”延伸拓展至“年菜”,再次證明了廣東在農產品市場上的敏銳洞察力。這一創新舉措不僅豐富了廣東的農業產品線,更為廣東農業發展注入了強大的新動能。
要讓廣東“年菜”在國際市場上取得穩固地位,還需深入研究並解決各種出海障礙,聚合各類資源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出海方法體系。尤其要堅守食品安全底線,保證高品質,並通過常態化、機制化和品牌化的預製菜出海培訓等活動,構建完善的服務矩陣和集群,讓“年菜”香溢全球, 成為中國優秀美食文化向世界奉獻的盛宴。
來源:21經濟網